仕途之顺利,每一步都踩的刚刚好。
正因太过顺利,所以有些事情的见解,确实不如秦珪和秦孝忠,他们都曾长期镇守西域,比起每任职务担任时间不长的秦伦,确实不一样。
“那就这么算了?”秦伦良久才道。
秦珪呵呵一笑没回答。
“二十一叔,你想想为何高祖朝和圣祖朝没有宦官得势、专权?为何世祖当年要重用宦官?”
说白了,就是因为军功集团势力过强,就是因为相权过强。
哪怕相权几经拆分,但东西二府加上计相、内相依然还是外朝,他们联合起来后,皇帝依然掌握不住。
所以皇帝才会需要宦官掌权,需要用宦官们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全面的内朝体系,甚至是监军体系,这都是为了平衡权力,加强皇权。
搞明白了这个出发点后,再来看当前局面,就很明了了。
“或者,再想想历史上的后汉朝。”
秦伦对这个答复并不满意,“后汉朝宦官专政甚至废立天子,后汉之亡难道不是宦官专政导致的吗?难道我大唐还要走这条路?”
“后汉灭亡可不全是宦官干政导致的,或者说,若是后汉没有重要宦官来加强皇权,后汉说不定灭亡的更早。当然,后汉虽然重用宦官,利用宦官确实加强了皇权,但最终后汉的灭亡,宦官专政也是一大亡因。”
秦伦沉默。
如今的大唐真的在往汉朝的老路上走了,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然后士族、豪强并起。
“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忧,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的。”
宦官既能加强皇权,也会危害皇权,就如强力外戚秦家,几次定策拥立,保大唐社稷安宁,但秦家的庞大势力也潜在的威胁着皇权。又如朝廷推行了几十年的分封制度,既减轻了宗室和功臣们对朝廷的直接威胁,但边疆的这些封藩诸侯,也在慢慢的变成新的隐患。
十三节度边镇为大唐守边护疆,却也同样有强枝弱干的危险。
如何维持一个权力的平衡,这很重要。
只要不打破平衡,某一方势力不越过界限,那么就还能相安无事。
宦官专权?
秦珪端着茶杯笑笑,现在说大唐宦官专权还太早了些,他们现在还真只是大唐皇家养的一群看家守门的犬而已,恶犬都还不算,因为这些宦官虽然在十三节度边镇都派了监军使,北衙各军也派了护军中尉,但他们现在仍然对军权没有什么影响力,并别说控制力了。
暂时还只是一个监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