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操之过急(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88 字 2021-06-11

号也具备强大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He-550无法与J-80抗衡,迫使德军研制重型战斗机。

这就是Bf-400型战斗机。

赫岑道夫上台的时候,Bf-400还处于设计阶段。仅仅过了两年,即一九八八年,这种以J-80为假想敌的重型战斗机就正式定型,并且制造出了第一批原形机,开始了紧张的试飞测试。

Bf-400是典型的重型制空战斗机,其载弹量与航程都能与J-80匹敌,还有足够的内部空间来安装大功率雷达。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推力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Bf-400的机动xìng能非常出sè,甚至超过了He-550。在试飞中,Bf-400的原形机就打破了二十多项飞行纪录。

问题是,Bf-400的量产时间比J-80晚了十年!

更要命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种战斗机上投入的研制经费十分惊人,其总体花费甚至超过了中国空军两种第四代战斗机的总和。

当然,德军在当时的先进装备项目不仅仅是Bf-400。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在赫岑道夫执政的前四年,德军的实际军费开支并没有比他执政之前降低,反而有所上升。

由此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赫岑道夫没有能够兑现大选时的承诺,在国内的支持率开始降低。

到一九**年底,赫岑道夫的民意支持率已经跌到了百分之五十以内,很多选民都对他十分不满。

显然,这绝非好事。

这就是,一九九零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选年,如果赫岑道夫所在的政党输掉了联邦国会选举,那么他就将下野。

要想赢得大选,就必须推出一些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际好处的政策。

政治上的需求,让赫岑道夫在一九**年底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一件改变了帝国命运的事情。

这就是,实行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全面经济改革。

名义上,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实际却并非如此,而且正与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冷战有关。

冷战期间,鉴于综合国力不如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国有化策略,即以国家控股的方式来控制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十个国营集团。

当然,企业国营化并不是在冷战时期开始的。

早在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求,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把像克虏伯军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