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强大的隐身能力,让H-1A获得了空军的订单,哪怕是少得可怜的订单。
大量采用新技术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H-1A的研制周期长达二十二年,在原形机首飞之后的试飞工作就持续了九年之久。
显然,这大大超过了中国空军的预期。
按照后来公布的资料。H-1A的试飞时间原本定为四年,既计划在一九九一年完成,然后开始量产。
如果这个计划得到严格执行的话,H-1A的命运绝对是另外一个样子。
这就是,在一九九一年的时候,冷战还没有结束,而且中国空军已经压缩了H-82的订单。准备采购H-1A。如此一来,即便H-1A不可能取代所有的H-56与H-82,也肯定能够取代大部分H-56。
要知道。中国空军通过压缩H-82的产量,加上原本为H-1A量产获得的拨款,至少能够订购一百二十架H-1A。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空军最初的订购计划,即分三批订购一百二十架H-1A。
这个目标实现了的话,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战斗力将在冷战结束前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甚至是飞跃。
要知道,H-1A的打击力量至少是H-56的十倍。
如果携带jīng确制导弹药攻击地面目标,因为能够缩短打击距离,也就是可以用jīng确制导炸弹为主要武器,H-1A一次最多能够携带九十六枚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或者是六十四枚五百公斤级炸弹,也就是出动一次最多能够攻击九十六个目标。而H-56在攻击高危险目标时只能使用空shè巡航导弹,一次最多只能携带二十四枚巡航导弹,而且未必能够同时攻击二十四个目标。把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损率,以及其他因素,H-1A在打击高危险xìng目标时的作战效率肯定是H-56的十倍。
也就是说。一百二十架H-1A就能取代空军所有的H-56。
按照空军的计划,只要H-1A能够大规模量产,最终肯定会全面取代H-56,与H-82共同构成轰炸机群。
问题是,到一九九一年,H-1A的试飞工作不但没有结束。还摔掉了三架原形机。
当时,中国空军总共订购了七架原形机,除了一架用于地面静力试验之外,另外六架都承担试飞工作。
结果就是,在一九九一年结束的时候,已有三架原形机在试飞中坠毁。
这三次恶**故,直接导致H-1A的试飞时间被数次延长,而导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