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功近利(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14 字 2021-06-11

程中产生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问题是,伊朗在工业化进程中,只花了十几年,也就是仅仅一代人的时间。

显然,这远远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根据伊朗官方的统计数据,在一九五一年,伊朗的农业人口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八,城镇居民占比不到百分之二十,而到一九七一年,伊朗的农业人口已经将到百分之三十六,城镇居民多达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说,巴列维过于急功近利了。

此外,伊朗的工业化结构问题同样严重。

到一九八一年,石油与天然气产业在伊朗工业中占的比重依然高达百分之六十四,而其制造业仅有少量轻工业,重工业则以化工工业为主,而且规模极为有限,产品也主要是化肥等初级化工品。

显然,这与伊朗拥有的五千万人口,以及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极不相衬。

由此可见,如果巴列维更有耐心,适当放慢工业化改革的步伐,并且注重完善国家的工业结构,就不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只是,这些都不是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的直接原因。

引发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巴列维对外来资本的一味妥协。

这就是,为了实现工业化,巴列维向外来资本开放了国内市场,让国外企业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命脉。

当然,这些外国企业中,以中国企业为主。

到一九八零年,在伊朗注册的三百多家外资石油开采企业中,中国企业只有七家,但是却控制了伊朗百分之七十的油田与百分之八十四的产油量,其中最大的三家中国企业控制了伊朗百分之六十的石油开采量。

这意味着,开采与出售石油的大部分利润都落在了中国企业手里,与伊朗毫无关系。

虽然中国企业雇佣了大量伊朗工人,而且也给伊朗带去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石油开采与运输技术,但是伊朗工人赚的是血汗钱,而中国企业则通过并不算多的投资,从开采的石油中获得了数不清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部分伊朗官员利用手里的权力,也获得了好处。

结果就是,伊朗的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到一九八零年,以巴列维王室为代表的、占伊朗人口总数不到百分之一的富人,控制了伊朗社会财富的百分之八十,而位于社会底层的八成伊朗人,占有的社会财富还不到百分之五。

可以说,巨大的贫富差距,才是伊斯兰革命的根源。

要命的是,巴列维国王根本就没有想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