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尔虞我诈(1 / 4)

帝国风云 闪烁 2965 字 2021-06-11

谈判中涉及到科研人员的问题最为复杂。(找小说素材就到 )

当然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是没有。

在前往柏林之前顾祝同就从海军情报处获得了一份专门针对雇佣德籍科研人员薪酬与补偿方式的件。

只是在谈判开始的时候顾祝同没有把这份件拿出来。

通过之前的谈判顾祝同已经认识到如果直接提出雇佣科研人员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肯定会产生jǐng觉。最坏的结果就是帝国当局拒绝派遣科研人员去中国工作而最好的结果也是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时顾祝同首先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大的问题着手。

这就是帝国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巨额的军火贸易债务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战争债务。

虽然雷德尔已经代表帝**方提出可以把部分军事基地租借给中**队以此来抵偿战争债务但是顾祝同的态度并没有动摇明确提出中国不会妨碍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的利益因此中国在欧洲周边地区的军事基地已经足够应付任何规模的行动了没有必要获取更多的军事基地。至于其他地区的军事基地中**方更没有类似的需求毕竟中**队在除了欧洲之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有足够多的军事基地而且这些地区的国家也乐意为中**队提供军事基地。

说白了德军提供的军事基地不足以抵偿所有战争债务。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只有剩下了一种选择即转让科学技术。

问题是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可以转让的而且是中国需要的科学技术或者说是能够让中国拿出血本来购买的先进技术并不多。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技术优势只是暂时的。*

要知道。在经济层面中德的差距已经拉开而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科研投入的方式来增强科技实力。

即便按照德意志第二帝国科学界的估计最多只需要二十年中国就能在所有科研领域追、甚至是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没有在战后迅速复苏那么根本不可能跟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前进步伐二十年之后双方的差距就将迅速扩大。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将因此丧失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基础。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要保护的不是先进技术。而是经济。

这一点双方都很清楚。

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在战后恢复经济发展就必须依靠中国特别是由中国提供的巨大援助以及中国的巨大市场。为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必须在科技领域做出牺牲。显然这是一个死循环。如果德意志第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