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价格。
做为战时管制手段出口物资的价格肯定比内需物资昂贵得多而当时出口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重型轰炸机都是按照中**方的采购价格定价由此也就导致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飞机制造厂从中国购买铝材生产出来的轰炸机。反而要比德军直接从中国飞机制造厂购买的轰炸机昂贵。
事实监控轰炸机要比监控铝材的流向容易得多。
要知道。每一架轰炸机都有唯一的机身代码而且每一台发动机都有唯一的代码因此德军在获取了轰炸机之后不可能挪做他用其战损、报废等都有记录可查因此德军的轰炸机群规模一直在掌控之中。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在进口铝材的时候。并非全部用于制造轰炸机而中国的出口管制机构也不可能知道出口的铝材被用在了什么地方也就无法掌握德军轰炸机群的规模。
正是如此。[]中国当局的很多政策都是支持出口成品而不是出口原料。
当然出口成品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这就是能够让中国企业获得订单也就能够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而中国在大战期间并不缺乏劳动力。
事实这场大战从根本推动了中国的全面工业化进程。
如果按照工业从业劳动力所占比例计算中国在战前只是一个初级工业国工人在劳动力总量中占的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社会劳动力依然是农民。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工业国了工人所占比例达到了四分之一服务业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五农民所占比例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十低于工人数量农业产值更仅有工业产值的百分之七。
显然军事需求是推动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在这里面军火出口又占了很大的比重。
说白了如果没有巨额军火出口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
总而言之军火不但是中**人用来战胜强敌的武器也是中国在经济战场最重要的武器。
甚至可以说中国在大战期间就是一座巨大的军火工厂。
在这里面中德间的轰炸机贸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sè。
到一九四八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从中国进口的轰炸机超过了一万架且百分之九十都是四发重型轰炸机。即便按照中**队的采购价格计算这些轰炸机的总价值也达到了一千四百亿华元相当于两百亿帝国金马克而德意志第二帝国通过各种方式只抵偿了全部购买款项的百分之四十。
也就是说轰炸机贸易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欠款就达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