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没有包括中国提供的无偿援助。
根据中国官方的资料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为盟友提供的无偿援助超过了一百亿帝国金马克。这其中三分之二都提供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把这一部分算的话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大战期间支出的费用有将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如果把其他借贷算则有三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
事实正是金融的关系决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这也直观的反映出在这场大战中中国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且中国必然成为战后的世界头号强国。
这样一来中国高层自然会谋求成为战后唯一的世界霸主。
为此中国就得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一点在一九四三年就反映了出来即在没有取得太平洋战场的决定xìng胜利时中国就出兵印度洋开辟了印度洋战场与中东战场。到一九四五年初中国已经在这两个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到英国正式投降的时候除了叙利亚与伊朗的大部分地区之外中东与海湾地区都在中**队控制之中。为了获得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权中**队甚至在二月初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空降行动赶在德军之前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并且及时出兵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
显然中国的总体战略就是把德意志第二帝国限制在欧洲与北大西洋。
说白了中国要想成为战后唯一的世界霸主就得压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扩大影响力。
这样一来意大利的价值就不小了。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在一九四五年一月份中国与意大利就达成了秘密协议中国支持意大利出兵英国而意大利则支持中国在北非西部地区的军事行动并且为中国在大西洋中部地区的扩张行动提供帮助。
也正是在中国的支持下意大利舰队才敢于抢在德军之前进驻斯卡帕湾并且随后与德军一同进入朴茨茅斯港。同样的中国海军表现得较为克制只是应意大利的要求出动空降兵占领了几座机场。
由此可见在德意矛盾背后实际是中德矛盾。
说白了中国扶持意大利就是不想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坐大然后通过意大利来限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扩张。同样的道理德意志第二帝国压制意大利也是为了迅速成为欧洲独一无二的霸主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然后才能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竞争成为世界霸主。
显然意大利只是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被双方利用的工具而已。
由此也看得出来在英国投降之后局势是相当混乱的。
这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