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的行动不够顺利,就得发动第二次登陆作战行动,从而大幅度增强陆战队的作战负担。最要命的是,这肯定会提高后勤保障难度,而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
第三个原因,则与麦克阿瑟“出逃”有关。
可以说,正是麦克阿瑟“逃走”,才让鲁志刚下定决心。
原因非常简单,麦克阿瑟在给美澳联军下达了死守命令之后,自己却搭乘潜艇逃往夏威夷群岛,美澳联军的士气与斗志肯定会遭受重创。此外,在此之前,美军已经打算从澳洲撤兵,甚至向澳洲派遣了用于撤兵的运输船只。显然,留在澳洲的美军官兵早就没有死战到底的勇气了。
虽然这样一来,攻打布里斯班、甚至是从布里斯班进军悉尼的难度都会降低,但是与其在地面上推进数百公里,为什么不直接攻打悉尼呢?
如果美澳联军的士气已经崩溃,那么攻打悉尼的难度就不会大到哪里去。
更重要的是,通过攻占悉尼,有可能迅速结束西南太平洋战争,即迫使美澳联军在彻底战败之前投降。
后来,对此次登陆作战行动持赞赏观点的学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认为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战略冒险。
一九四三年三月五rì,天气不够理想,登陆场附近的浪高超过了五米。
接下来两天,天气状况有所好转,但是没有达到登陆所需的最底条件。
直到三月八rì,天气状况才满足了登陆作战需求。
当天上午,登陆作战行动开始。
在战术上,这绝对是一次漂亮的奇袭。
早在三月一rì,鲁志刚就命令满载着作战物资的船队在布里斯班外海待命,并且安排第51舰队为其提供直接掩护。此外,舰载航空兵、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岸基航空兵、以及空军~~~的远程航空兵从二月二十rì开始轰炸布里斯班,到三月八rì的时候,总投弹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吨。从三月三rì开始,第52舰队也加入了战斗,连续三天炮击布里斯班,直到三月五rì夜间才撤走。
在此期间,中**队根本没有轰炸过悉尼。
直到三月六rì清晨,第52舰队才首次炮击了悉尼,而轰炸悉尼的行动则从三月六rì上午开始。
这个时候,美澳联军已经察觉到,中**队很有可能登陆悉尼。
问题是,在接下来的两天内,美澳联军根本不可能把部署在布里斯班附近的部队调往悉尼,甚至不可能在悉尼完成防御部署。
要知道,布里斯班并没有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