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亲兄弟明算账(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36 字 2021-06-11

化水平没有美国那么高,而广大的农村地区根本就用不着电能,美国则要在城市的日常供应中消耗大量电能。

说白了,如果按照战时机制,中国能够调配的电能不比美国少多少。

也正是如此,中国才有能力大规模生产重型轰炸机。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这个能力。

雷德尔提出让中国转让“金鹰”的设计图纸后,冯承乾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能力大规模生产这种轰炸机,如果强行生产,那么帝国空军赖以为生的战术航空兵就将受到影响。

显然,帝国空军不可能放弃战术航空兵。

要知道,在残酷的德俄战场上,战术航空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冯承乾没有让雷德尔空手而归。

在雷德尔感到失望的时候,冯承乾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由中国替德意志第二帝国生产这种轰炸机,而且不需要帝国为此支付任何费用,只需要帝国用其他武器装备,比如中国造船厂暂时还无法大批量建造的远洋潜艇、以及中国的坦克车辆厂无法生产的重型坦克进行交换。

这下,雷德尔看到了希望。

问题是,如何交付这些武器装备呢?

冯承乾提出了一个办法,即德军在夏季攻势发动之后,得把重点放在高加索地区,争取占领高加索地区。这样一来,“金鹰”就能从中国西北的机场起飞,向南进入阿富汗,再飞往高加索的机场。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做的,只是设法把飞行员送过来,或者从中国雇佣轰炸机飞行员。

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用来交换的装备,潜艇可以直接驶往中国港口,而陆军的装备则可以优先提供技术援助,即帮助中国的坦克车辆厂获得生产重型坦克的能力,等到共同击败红俄之后,再通过陆路运送成品。

显然,雷德尔不会拒绝这样的提议。

要知道,只要中国的飞机制造厂开足马力生产,肯定能在一九四一年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上千架重型轰炸机。

在德英战场上,这批轰炸机具有决定xìng的意义。

问题是,如何衡量各种武器装备的价值?

虽然雷德尔提出,以资源消耗量为计价标准,但是冯承乾认为这么做不妥当,毕竟工业生产还与劳动力有关。按照冯承乾的说法,生产轰炸机的工艺肯定比生产重型坦克的工艺高得多,所消耗的劳动力也就多得多。

最终,雷德尔接受了冯承乾的提议,即资源消耗量占百分之四十,劳动力消耗量占百分之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