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嗜血资本家的胃口。那些盯着财富的银行家不会在乎有多少人死于战火,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
在会见魏特曼的时候,冯承乾就提到,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就算法国投降了,英国也有可能参战。
随后,冯承乾还给鲁登道夫与希佩尔发了一封电报,让他们提高警惕。
鲁登道夫没有给冯承乾回电,大概认为冯承乾的判断并不准确,毕竟法国已经实实在在的战败了。希佩尔回了冯承乾的电报,表示帝国海军一直处于最高战备状态,并不会因为法国战败而放松警惕。
这也可以理解,帝国海军一直没有把法国海军当成主要敌人。
六月二十五日,鲁登道夫赶往前往,接受贝京元帅投降。
显然,这已经不是两人第一次在这种场面下碰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战败的时候,也是由贝京向鲁登道夫投降。
时隔二十多年,两人都老了不少。
问题是,贝京丧失了抵抗意志,而且知道继续打下去,巴黎只会成为废墟,让法国人骄傲的文物古迹将毁于战火。可是,并不是所有法**人、或者说所有法国人都愿意向德军投降。
在贝京决定投降的第二天,也就是二十四日,戴高乐就带着一个法国装甲师南下了。
也就是贝京向鲁登道夫交出象征着巴黎大门钥匙的佩刀的时候,戴高乐在马赛宣布,法军没有投降,依然将继续与德军作战。
这下,问题来了。
要知道,戴高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身边,除了跟着他南下的那个师的一万多名法军官兵之外,还有法国南部军区与地中海军区的数十万军人,以及驻扎在马赛港里的法国海军舰队。
也就是说,投降的只有守卫巴黎的法军。
当天,英国当局就迫不及待的宣布,由戴高乐将军(戴高乐自封的,在此之前,他只是陆军上校)组建的临时政府是法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并且将为法国临时政府提供援助,帮助法国击败入侵者。
英国当局的这一举动,等于捅了马蜂窝。
虽然当时英国并没有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甚至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但是在任何人看来,英国当局支持戴高乐的举动,都等同于参战。要知道,戴高乐宣布继续抵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组建临时政府!
六月二十七日,在与首相、战争大臣(相当于陆军大臣)、海军部长、陆军参谋长与海军司令商讨之后,威廉二世在波茨坦皇宫宣布,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与大不列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