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途受到耽搁,那么“伊21”号很有可能就无法在黎明前下潜,也就很有可能被那些无处不在的巡逻艇与巡逻机发现,然后被迅速击沉。
事实上,即便呆在水下,日本潜艇也不见得安全。
在六月七日白天,进入宫古水道的“伊19”号潜艇就差点被巡逻艇发现。当时,一艘中国海军的巡逻艇到达了“伊19”号潜艇附近,而且使用了回声定位装置,也就是在十多年前才诞生的主动声纳。有趣的是,这艘巡逻艇的声纳肯定对准了“伊19”号潜艇,却没有发动攻击,而是在停留了半个小时之后离开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巡逻艇上的声纳操作员肯定没有辨认出日本潜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声纳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具体操作中很容易产生误判。比如,中国海军在使用声纳进行探潜训练的时候,就往往把聚集的鱼群当成潜艇。
此外,就算没被发现,日本潜艇官兵的日子也不好过。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声纳基本上都工作在可听频率范围之内,只要被声纳发出的强声波拍中,潜艇内的官兵就像呆在一口被敲响了大钟内。只要距离足够近,声纳发出的声波甚至能损伤潜艇官兵的听力。
对于执行侦察任务的潜艇来说,更是如此。
要知道,潜艇探测水面舰艇的手段,除了冒险使用潜望镜之外,就只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听音器了。说得简单一点,听音器是只有接受装置的声纳,或者说声纳是多了发射装置的听音器。虽然听音器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无法确定声源的距离,对声源的方位判断也不大准确,但是听音器是潜艇唯一能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发现并且探测到水面舰艇的方法。
这下,问题来了。
随着大量巡逻艇进入宫古水道,而且这些巡逻艇都以高速航行,即便日本潜艇留在宫古水道里,也不见得能够发现特混舰队。要知道,这个时代没有计算机,也没有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能否发现水面舰艇,完全靠听音员的耳朵。显然,在嘈杂的环境下,经验再丰富的听音员也不见得能够发现特混舰队。
六月九日上午,特混舰队有惊无险的通过了宫古水道。
天快亮的时候,一艘在特混舰队附近活动的巡逻艇发出了警报,不过几分钟后就取消了警报,断定发现的是洄游的鱼群,而不是日本潜艇。
张东强来通知早餐已经准备好后,冯承乾离开了司令舰桥。
因为冯承乾还没有做出决定,所以鲁志刚只能让舰队向硫黄岛方向航行,并且把航速控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