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二帝国,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拿国宝回赠威廉二世。
也许,在这个时候,威廉二世认为〖中〗国海军肯定会吃败仗。
甚至可以说,威廉二世希望〖中〗国海军战败,因为只有这样,冯承乾才会在绝望之中向他寻求帮助。
这一点,在战争初期体现了出来。
当时,〖中〗国海军已经向克虏伯公司订购了一批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而且合同上约定在三月底交付。结果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三月中旬,也就是战争爆发后,给克虏伯公司下了一份类似的订单,而克虏伯公司以帝国法律要求优先满足本国需求为由,没有在三月底向〖中〗国海军交货。如果这场战争打得再惨烈一些,或者说〖中〗国海军没有把航空作战当成主要打击手段,那么在击败〖日〗本海军之前,就会耗光所有大口径炮弹,从而不得不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求援。
所幸的是,冯承乾压根就没有把主力舰放在首位。
更重要的是,当时克虏伯公司在〖中〗国开办的工厂,已经能够生产技术含量低得多的航空炸弹了。
总而言之,德皇在最初的时候,肯定希望〖中〗国海军吃点苦头。
可惜的是,这一幕并没出现。
由此,产生了一个结果,即〖中〗**队、特别是〖中〗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爆发出的能力,让威廉二世不得不重新衡量这个遥远的盟国,并且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政策,特别是冯承乾在战时采取的一些政策做出评估。
当然,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中〗国是否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到益构成了威胁。
显然,结果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一个强大的〖中〗国,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否缺的奥援,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下一场世界大战的yīn影已经升起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需要像〖中〗国这样的盟友,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即在下一场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不见得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友。说白了,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国联手打赢了下一场世界大战,两国将分别成为西方与东方的霸主,而接下来,两国就会为了争夺全球霸主的宝座,展开jī烈的竞争,甚至是兵刃相见。
由此可见,如果把目光放到五十年之后,〖中〗国绝对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在对手。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转变。
不可否认,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可同样不能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