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量都在三万吨以上。如果按照大战后的标准,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甚至超过了四万吨。
以〖中〗国的造船工业发展速度,恐怕到一九四零年,都不见得能够建造标准排水量超过四万吨的主力舰。
造船能力,也给建造航母制造了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鹏”号只是一艘带有试验xìng质的航母,还有很多的不足,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增加排水量。从提高作战能力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增加排水量,因此需要更加强大的造船能力。
可惜的是,在一九二零年代,〖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也正是如此“大鹏”号是一艘独舰,冯承乾并没有建造第二艘万吨级航母。
接下来几年,冯承乾也没有想过建造航母。按照他的规划,在〖中〗国的造船厂能够建造三万吨级、至少是两万吨级舰船之前,没有必要建造航母,因为航母的标准排水量至少需要达到两万吨,才能够搭载足够多的舰载飞机、配备足够多的防空武器,也才能在未来的海洋战场上立足。
太小的航母,根本没有实战价值。
问题是,造船厂的船台不能空着,那些好不容易在建造“大鹏”号中培养出来的造船工人也需要工作。
也就是说,海军的订单不能停下来,不然造舰能力就将下降。
当然,冯承乾也没有想过停止建造战舰,因为航母只是飞机的搭载平台,单独存在的航母几乎没有生存能力。要让航母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就得以航母为核心,组成舰队,也就需要其他战舰。
不能建造航母,总能建造保护航母的战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