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与两艘自建的“扶桑”级战列舰算得上是真正的主力舰。也就是说,〖日〗本海军在主力舰数量上只比〖中〗国海军多一艘。
问题是,〖日〗本战舰的战斗力远不如〖中〗国战舰。
“金刚”级的蓝本是英国的“虎”级战列巡洋舰,而实战表明“虎”级根本不是“德夫林格”级的对手。至于“扶桑”级战列舰,不管是在火力、防护、航速上,都远不如“拜仁”级战列舰。
显然,在总体实力上,〖日〗本海军与〖中〗国海军相差不大。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日〗本都获得了百分之七十五的舰艇吨位比例,〖中〗国为什么不能获得同样多的呢?
虽然〖日〗本在谈判中,列举了很多理由,要求限制〖中〗国的海军军备,强调〖中〗国没有资格进入第二梯队,但是做为帝国全权代表的冯承乾却无条件支持〖中〗国的解有利益诉求,并且强调〖中〗国是轴心国成员,是大战的战胜国,如果连〖日〗本得到的都享受不到,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怀疑〖日〗本的诚意。
有趣的是,美国谈判代表也公开支持冯承乾的主张。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肯定希望有一支力量能够在西太平洋牵制住〖日〗本,从而使美国全力应付来自大西洋对岸的威胁。
当然,二十多年后,美国就后悔了。
在德美表态之后,〖日〗本不得不做出让步。当然,为了留住〖日〗本,德美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最终,〖中〗国获得了与〖日〗本同等的地位,但是主力舰的规模限制在了百分之五十,即比〖日〗本还要低百分之十六。
到此,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大体框架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