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任务(2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082 字 2021-06-11

倍左右,一块硬面包要卖到五个帝国马克,而一个工人劳作一天的收入,也就仅够购买半块硬面包。如果不是帝国实施了严格的配给制恐怕社会早就动乱了。

归根结底,就是资源与劳动力匮乏,导致了这些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帝国面临的两个最为严重、也几乎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帝国没有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也没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分散的殖民地。结果就是帝国无法从外界获取资源、

也无法从外界获取劳动力,而英法能够坚持下去,靠的就是来自海外的资源与劳动力。别的不说,如果英国的情况与帝国相似那么在大战的第一年就战败了。

帝国能够坚持下来,也有原因。

这就是帝国的民众更能吃苦,也更能忍受。别忘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是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统一战争建立起来的,帝国的民众早就尝到了战争带来的好处,也就更愿意忍受又战争带来的苦难。

只是,什么事都有一个极限。

现在,帝国已经到了极限。

如果不适当放松一下,缓解压在民众身上的重担,那么就算击败了英国,帝国也会成为真正的失败者。

为此,贝特曼提出了第二件事,即进行政治改革,赋予民众更多的权力。

有趣的是,德皇并不反对进行政治改革,甚至答应在战争结束之后,组建通过大选产生的国民议会,并且赋予议会实权。坚决反对的是鲁登道夫等军人,在他们看来,在这个时候谈民主,肯定会削弱帝国的战斗力。谈到最后,德皇也只能向军方让步,即在大战还没结束的时候,不谈政治改革。

相对来说,帝国的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

原因很简单,在击败俄国之后,帝国与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达成了和解协议,在帮助俄国进行战后重建的同时,也从俄国获得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大量物资,缓解了国内物资紧缺的问题。事实上.从一九一六年下半年.即秋收之后.帝国的粮食价格就有所降低,配给额度也相应提高,民众的生活基本上得到了保证。按照德皇的旨意,从一九一六年十月起,还由皇室拨款,为帝国的所有在校儿童配发有牛奶的营养早餐,并且给予新生婴儿家庭更多的配给。

问题最严重的,是与帝国并肩作战的奥匈帝国。

事实上,这次军政会议,就是由奥匈帝国引发的。

老弗兰茨皇帝已经病入膏盲,随时有可能驾崩。更严重的是,奥匈帝国本来就是一个二元帝国,国内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