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仍然为帝国服务。
显然,“格本”号杀到塞瓦斯托bō尔港,并非奥斯曼帝国的本意,因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内部在参战问题上依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以战争部长恩维尔-帕夏为首的亲德派与以首相为首的亲英派剑拔弩张,甚至有爆发内战的可能xìng。更要命的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即帝国皇帝十分庸碌,根本没有影响力。
当时。奥斯曼帝国已经在跟英法进行秘密谈判了,甚至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只有一个问题,让奥斯曼帝国没有以协约国的身份参战,即奥斯曼帝国与俄国的积怨太深了。
当时,奥斯曼帝国首相明确提出,只要俄国肯归还克里米亚战争中侵占的领土,奥斯曼帝国就以协约国身份参战,而且保证在俄国做出承诺之后,立即向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奥匈帝国宣战。
对此,英法持积极欢迎态度。
要知道,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一直支持奥斯曼帝国,借助奥斯曼帝国阻止俄国向南扩张。
问题是,俄国坚决反对,甚至威胁,如果英法与奥斯曼帝国达成损害了俄国利益的秘密协议,俄国将立即退出战争。
显然,英法需要奥斯曼帝国,更需要俄国。
正是在奥斯曼帝国与俄国僵持不下的时候,“格本”号与“布雷斯劳”号杀入黑海,袭击了塞瓦斯托bō尔港。
很明显,这次行动与恩维尔有直接关系,因为这次袭击,让奥斯曼帝国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可能xìng变为零。
紧接着,恩维尔在帝**事顾问的支持下,策划了一次漂亮的军事政变。
在恩维尔掌握了奥斯曼帝国大权的第二天,他就正式向俄国宣战,奥斯曼帝国也因此加入了轴心国阵营。
奥斯曼帝国参战,绝对不是小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加重了协约国、特别是英国的战争负担。
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并且与法国、俄国进行磋商之后,英国首相阿奎斯特首先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同日,俄国与法国也先后向奥斯曼帝国宣战,而奥斯曼帝国则在次日向英法宣战。
当时,奥斯曼帝国带来的最大威胁不在陆地上,而是在海洋上。
准确的说,是与海洋战场有关的陆地战场。
要知道,奥斯曼帝国的边境线离苏伊士运河不到一百公里。如果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那么英国苦心经营的地中海到印度洋的航线会被切断,失去前往印度与远东地区的最短途径。
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