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兵临城下(2 / 4)

城,虽然算是转了一个圈,但是进军路线上,只有夏侯献率领的一万士卒,而这一万士卒之前的任务是进攻壶关,如今也驻扎在壶关之下,要撤回常山国布防的话,时间上也有点不够。

但除此之外,曹爽已经找不到可以抽调的最后兵力了。

无奈之下,曹爽只能动用最后的手段——世家大族。

只是,局势已经崩坏到了这个地步,河北的世家大族是不是还愿意站在大魏这一边,实在有点不太好说了。

河北世家也好,河东世家也罢,确实在大魏可以获取自己家族的最大利益,如果有可能,他们当然会愿意支持曹魏政权。

但是吧,如果当曹魏政权真的到了朝不保夕的时候,世家大族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其次,才是如何保全曹魏政权。

曹魏给的特权虽好,但也要有命享受才行为了曹魏,豁出去自己家族的事儿,这可不符合世家大族一贯的作风。

所以,当曹爽试图通过说服邺城周边的世家大族,从他们身上征集到足够的私兵,用来保护邺城的时候.其实曹爽自己也觉得这事儿不太靠谱。

但,出乎曹爽预料的是,他居然真的凑出了两万多各大世家的私兵部曲出来。

这事儿,真的是让曹爽大喜过望了。

其实吧,这事儿也不难理解烂船还有三千钉呢。

曹魏统治中原和河北地区几十年的时间,历经三代帝王,不管是曹操,曹丕,曹叡,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一个人算是昏君,庸君。

这么多年的时间,总会培养出一些愿意支持曹魏,也愿意为曹魏尽心尽力的臣子的连刘璋那样的货色都能有郑度,王累这样的忠臣,凭什么曹魏就没有呢?!

虽然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不太要脸,但这个时代的价值观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这种生死关头,自然也会有忠于大魏的臣子站出来,愿意为国尽忠的。

而这些臣子背后所代表的世家,在这种关键时刻,也未必真的会选择抛弃曹魏两头下注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所以,还真的就让曹爽凑出了两万多乌合之众来。

只是吧,这两万多乌合之众,出自十几个不同的世家大族,组织度和纪律性都无法得到保证,哪怕曹爽提供了他们制式军械,看着也不像正规军。

按理说啊,这样的军队,就应该让他们在某个地方固守城池,扬长避短,这样还能有一线生机.可我们的曹大将军,偏偏要让自己的弟弟曹羲带着他们主动出战。

按照曹爽的想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