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急袭(2 / 4)

按照这年月常规的对敌经验来判断,一方军卒在遭遇到突袭,并且被攻破了营寨的情况下,大概率会为了逃命而四散奔逃,最终导致军营内部混乱,彼此互相残杀,或者被敌军轻易斩杀。

可偏偏,司马懿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大汉郡兵,而是大汉禁军。

逃离营寨的事情呢,确实是发生了。

但四散溃逃的现象,却并没有发生。

大汉北军,在面对这种敌军劫营的极端情况,是有过应对方案,也进行过类似的操练的。

不要求大汉北军在突遭敌人偷袭的时候能立刻结阵迎敌,但至少要在后撤一段路程后,尽快集结完毕,重新结阵。

做不到这一点的军队,凭什么称之为大汉的精锐之师?!

所以,当司马懿还在营寨内试图制造更多混乱,造成更多的杀伤时,逃到营寨以外的大汉北军,已经在军中底层什长和校尉的组织下,重新开始集结了。

当司马懿发现事情好像有点不太对劲的时候,营寨外已经就近集结了快两千人了。

司马懿的决断能力也不可谓之不快,他发现异样后,立刻下令全军撤退但这个时候,第二个不幸运的事件,也来了。

在营寨内的姜维,也带着亲兵赶到了最前线,开始接管营寨内部的作战指挥。

姜维虽然被司马懿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他的反应一样很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判断,快速树立起自己的大旗,安定军心士气,同时带领亲兵们快速收拢最靠近自己的混乱士卒,在收拢到一定兵力后,立刻前压,试图围拢还在营寨内放火制造混乱的魏军。

司马懿想要趁着混乱撤退,而姜维在稍微稳住了一点局面后,立刻下令自己的亲卫进行反攻,把司马懿往营寨外集结兵力最多的地方驱赶,逼迫司马懿进入前后夹击的状态。

姜维的反应不算慢,但到底还是司马懿这个老狐狸的洞察能力和决断能力更快.在洞悉了姜维的意图后,司马懿自己领兵阻挡姜维的进攻,让司马昭趁着营寨外的蜀贼没有完全列阵完毕,立刻反攻打通逃生通道,最终还是赶在姜维合围前,撤了出去。

可即使如此,司马懿的五千人,最后撤入到魏县城内的,也只有三千两百余人。

至于杀敌多少,其实司马懿自己也不清楚.但保守估计,至少也有两千人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司马懿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带着这场小胜进入到魏县,也能很好的提升一下魏军的士气。

只是,当司马懿在郭淮的接应下,退入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