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河东,当了八年的代家主。
本来吧,卫沈是琢磨着,等待侄子二十岁正式成年了,自己把位子一让,就可以继续安心写医书,然后送到潇湘书院去刊印,惠及天下,功成名就了结果大汉又北伐了。
这事儿吧卫沈就不得不派人来联络姜叙和邓艾了。
真不是卫沈想要掺和这里面的事儿,而是卫氏的族老们凑在一起叽叽咕咕的商量了好几年,最终还是决定,接受大汉丞相的邀请,重归大汉阵营。
毕竟,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大汉三兴,恐怕是不可避免了。
而卫氏也不是河东裴氏那种树大根深,家族内部有千人之多的世家大族,卫氏本家在河东其实拢共就三房,算上外地的分家,整个家族加起来,族谱上的人丁也只有两百多人。
卫氏传名天下,靠的是自身家族代代传承的文学才能和家族内那批珍贵的孤本藏书土地多寡,对卫氏而言,够用就行。
所以啊,对于卫氏来说,转投大汉,其实对他们的家族利益的影响,并不大。
更何况,大汉丞相已经答应了,将来在河东地区会成立一座新的书院,而这座书院的成立,会交给河东卫氏去牵头承办.这才是卫氏最需要的东西。
因此,这还真的不是卫沈的私人行为,而是一个家族的决断。
之所以让卫沈出面派人来跟大汉北伐军沟通,纯粹是因为卫沈本人曾经当过张溪的私人医生,他跟邓艾之间,有过不错的私交。
早年邓艾还年幼的时候,在张府内部住着,有个头疼脑热,枪棒创伤,都是卫沈给看的,两人关系一直不错。
能说的上话,就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嘛。
而随着卫氏的投诚,邓艾穿越中条山计划的最后一块短板,中条山的地理问题,也随之而解。
有了向导,有了里应外合的世家支持,再加上司马师集中兵力于解县的“帮助”.邓艾终于是获得了姜叙的同意,和王平一起率领无当飞军一路南下,进攻芮城县。
而就在半个月前,随着邓艾和王平的大军压境,只有不到千人守卫的芮城县令选择了开城投降,而邓艾和王平在城内略作休整,等来了卫氏派出的向导,然后就从芮城县出发,钻入中条山,直奔安邑县城而去。
算算时间,如今的邓艾和王平,应该已经进入中条山快半个月了,这点时间,应该不足以让两人领兵钻出中条山,更别说还要攻克安邑城。
这种情况下,姜叙的责任就是要拖住司马师回援安邑的步伐,司马师一撤,不管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