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东郡渡河(2 / 4)

商议国事。

其实吧,在桓范心里,其实最应该找来商议战略应对的人,是司马懿。

但,大将军和大司马之间有所不合,这个桓范现在已经知道了,他也不会再这么关键的时刻去让曹爽不痛快。

而之所以建议招贾逵和陈矫呢,是因为这两个人里,陈矫是三朝老臣了,又跟随过太祖武皇帝征战过,又足够的威望和经验。

而贾逵呢,虽然他儿子跟司马昭走的比较近,但是吧,贾梁道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刚直不阿,一心为国.当年他为了保住大魏疆土,连曹休那样的政敌都能救,谁能怀疑他对大魏的忠心。

贾充是贾充,贾逵是贾逵,两者不能一概而论。

这就是桓范推荐两人的理由。

而曹爽认真的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接纳桓范的建议.毕竟现在曹爽心里是真的没底,而他也不想在他手里丢失了大魏的江山。

他好歹也是姓曹的。

而陈矫和贾逵两人,在被曹爽请到府上议事后,也没有客气,直接问曹爽要来了前线的所有军报和战况报告,两个人认真的看来起来。

必须了解到最实际的情况,才能对目前的战况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可等两人看完了前线传递回来的战报后,两人也得出了跟郭淮一样的想法——这次蜀贼的战术执行,未免有些太糙了点。

再结合领兵在东郡渡河的主帅是张溪这俩一致认为,这其中恐怕是有诈。

“大将军,老夫以为,此番蜀贼进攻重点,恐还在河东二郡。”陈矫资历老,他想了一会儿,第一个对曹爽说道。

“哦?!”曹爽听闻,微微点头,说道,“陈司徒之言,可有凭据。”

陈矫站起身来,走到军用地图前,微微观察,然后说道,“老夫以为,此番蜀贼北攻之计,依然是兖州故伎,一虚一实,互相策应,前后夹击.故此番东郡蜀贼虽兵分两路,然最终还是会合兵一处,如此才能起到偏师之效。”

“东郡偏师北上,其意一在牵制郭伯济所部,使其不敢轻离冀州,接应河内,而二,恐怕是意图攻取朝歌,切断河内与冀州联系。如此,进,可威胁邺城,促使我大军撤出河内,回防冀州,退,亦可策应河内夏侯霸将军分兵驻防,削弱河内守卫。”

“故此,老臣以为,蜀贼偏师必攻朝歌,还请大将军速速派人,加强朝歌防卫,不可使其失于贼人之手。”

陈矫这一通分析,给曹爽听的连连点头.可贾逵听着吧,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