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平策(2 / 4)

的,大汉要进攻河北,哪怕从洛阳运粮,因为黄河的阻隔,运粮也不方便。

因此,要进攻河北,就必须先在黄河北岸打下桥头堡,然后运粮过河囤积,补给线拉长。

而相反,曹魏方面,从邺城运粮到前线,补给线可比大汉要短的多。

这就等于是一个翻版的官渡之战,而曹魏有老祖宗的先例可依,又有郭淮这样的名将坐镇,哪怕大汉军中没有许攸,郭淮也会伺机寻找大汉在黄河北岸的屯粮地,争取一战而破之.这样的话,大汉就无力继续进攻河北,只能退回河南自守。

从东郡渡河北伐,就需要面临这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风险很大。

而另一条路,是从孟津渡北岸出兵,先攻略河内郡,然后从河内郡北上,直接进攻邺城。

可这条路,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目标过于明显。

从河内郡大军登陆,虽然可以缩短从洛阳到孟津渡的补给距离,但同样,需要同时面对并州和河东郡魏军的夹击。

先不说能不能击破河内的秦朗和夏侯霸.就算可以,也必须时刻担心从并州来的骑兵和河东郡郡兵的夹击。

好,就算能同时挡住并州骑兵和河东郡兵,然后分兵东进,进攻邺城郭淮也可以回军救援,堵在朝歌,阻挡北伐军前进。

这么一来的话,就会变成了曹魏集结兵力,三路围困河内郡,把北伐军堵死在河内郡不得寸进。

这也是一条非常难打的路线,可变化的地方太少了,几乎只有直来直去的战术选择,就算击破了曹魏的三路大军围剿,最后也肯定无力去进攻邺城。

这两条路线,各有缺点,都不太好打而这个,就是这次北伐,需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

而要避开这两条路线缺点的办法,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略两路齐进。

也就是说,两路同时进军,制造局部突破,造成魏军防守顾此失彼。

这个方案,其实不难想,参加军议的人都想过这个主意。

只是这个主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徐庶和张溪是主张把主要兵力集中在东郡一带渡河,正面碰撞郭淮的守河部队,吸引曹魏主力集中到冀州进行决战,然后再派出奇兵突袭邺城,一战而定。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首先是可以把并州和幽州的魏军全都集中到冀州和青州北部,减轻其他地方的防守压力这样才能够河内郡突破的偏师主力,只需要去应对河内郡和河东郡郡兵的威胁就可以了。

如此两线突破,如果两线都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