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李严那么多的心眼子了,他作为丞相,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呢。
延熙五年,在长安的正旦大朝结束以后,诸葛亮召集了张溪,魏延等人暂留长安,一起议事,商议兖州之战结束后的军事规划问题。
政务方面的问题,诸葛亮早在正旦大朝之前,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大多是一些文职官员的任命。
现在的诸葛亮,开始有意识的对地方军政事务进行分离,地方太守,只管理政务,而地方军务,一般由地方镇守将军来掌控.这样可以防止地方太守军政一手抓,再坐拥世家力量坐大,失去控制。
尤其是像兖州这样刚刚平定的州郡,这么做,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再起叛乱的可能。
因此,诸葛亮除了让徐庶出任兖州刺史,掌控大局外,剩下的州郡,基本都是一个太守文官加上一个镇守武官的搭配。
而出于安抚地方的需要,诸葛亮任命的兖州州郡的文官,基本都是选用了颍川郡或者是兖州本地世家出身的官员.只有镇守武将,诸葛亮还需要跟张溪等人认真讨论。
其实主要的讨论对象,就是张溪,外加一个魏延。
谁让这两人,是现在大汉军方的代表人物呢。
大汉的四大常设将军,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刘禅暂时没有再任命车骑将军和大将军的意思,而卫将军赵云虽然因为年迈退居二线,这个职位肯定是要伴随他终身的,不可能轻易改变,所以,四大常设将军里,就只有张溪这个骠骑将军了。
可以说,张溪是现在大汉军方实际上的第一人。
而除了张溪外,剩下的四征,四镇将军里,也就只有征西将军魏延的能力和资历可以跟张溪相提并论,两个人自然就成为了军方的代表,必须跟诸葛亮商议,各地的镇守将军人选。
毕竟,当初先帝托孤的时候说好的,诸葛亮可以掌控军政大权,但军务方面,需要有军方的背书才行。
这不是刘备的遗命,而是四大顾命大臣之间的默契。
如今虽然张飞不在了,赵云退居二线,但张溪还在,他必须要做到这一点。
不过嘛,镇守将军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如今的大汉,至少在新生代将领里,人才还是挺多的,不一定都具有统帅大军的能力,但镇守一郡之地,很多人都有些大才小用的感觉。
因此,按照诸葛亮和张溪,魏延两人的来回讨论,最终决定,由张嶷守卫颍川郡,姜维守卫陈留郡,胡奋守卫济阴郡,文钦守卫泰山郡,邓艾守卫东郡。
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