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战略目的(2 / 4)

司马懿在雍丘城楼上的出现,给徐庶造成的烟雾效果外,徐庶选择按兵不动的最大原因,还在于徐庶没有考虑清楚,司马懿选择撤退,对他有什么好处。

司马懿的职责就是守卫兖州啊,再撤,兖州就真的剩不下什么地方了。

如果说兖州南部的失守,是因为徐庶快速突破了颍川郡,导致司马懿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北部东郡的魏延进军,导致司马懿疲于两侧应对,无力为之的话.现在司马懿从陈留撤军的理由是什么?!

陈留一撤,济阴郡和山阳郡肯定也守不住,这么一来的话,司马懿就只能撤向东郡和泰山郡了。

可东郡那边,还有魏延所部的大汉禁军在作战,而泰山郡那边,虽然是文教圣地,可是在没啥太大的战略价值。

你说这个司马懿到底是在图什么?!

守卫兖州,守着守着,兖州丢了三分之一,自己放弃了三分之一,最后只剩下三分之一在手司马懿这仗打成这样,曹叡能轻饶了他?!

这也是现在徐庶最大的困惑,同时,也是他无法下定决心,做好追击准备的原因.徐庶真的看不到司马懿选择撤退这步棋,好在哪里。

但好在,徐庶也不是那种一意孤行,想不通还要硬想的人.自己想不通,多找几个人一起商量一下嘛,万一能有所启发呢。

所以,徐庶连夜派人去召唤邓艾,毌丘俭两人来主营,商议对策。

尤其是邓艾,徐庶现在想听听,第一个判断魏军要撤的邓艾,到底是怎么想的。

魏军继续留守陈留郡的问题不用去讨论了,该怎么打还继续怎么打就是了。

现在需要讨论的是,从战略层面来看,司马懿退兵的必要性,在哪里?!

你别说,关于这个问题,邓艾也同样认真的考虑过。

虽然邓艾也觉得也挺难理解的,但邓艾还是勉强的找到了一些合理的解释。

“魏贼兵少,不利久持,更兼魏征西引兵肆虐东郡,魏贼后路危急.司马懿不得不退保尔。”

这就是邓艾能想到的,相对合理的解释——司马懿可能在陈留要撑不住了,同时魏延也在东郡打开了局面,司马懿为了保存实力,从而选择了撤军。

但这个想法吧真就只能是一个想法。

这里面主观臆断的成分有些偏高了。

首先吧,从上次司马懿发动的反击来看,魏贼虽然在雍丘一直采取的是龟缩防守的态度,但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说司马懿在雍丘坚持不下去,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