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攻了一段时间后,因为突入的凉州兵兵力太少,又缺乏后援支持,最终不得不在一阵混战之后,选择暂时后撤,跟大部队汇合,继续跟有了增援的魏军左翼进行混战。
而随着王昶带兵来到左翼防线,不仅带来了三千援军,还亲自主持左翼防线跟苏则对阵.虽然依然兵力上处在劣势,一直被动挨打,但终究还是让王昶给稳住了左翼防线。
至于潼关进攻没有了王昶的指挥和督战,士卒们仅靠自己的主观意志和偏将,校尉的监督,就想攻破潼关,那就是想瞎了心了。
潼关正面的进攻,烈度和频率都在下降,甚至随时可能停止进攻这让魏延稍微的放下了一点心。
这时候,魏延终于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潼关背后夏侯尚的进攻上。
当然,顺带的,也得跟刚刚闯入潼关的赵云介绍一下,如今潼关的困境。
不算赵云带来的援军,潼关守军这时候,总兵力已经下降到一千人左右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带伤作战。
说实话,当赵云看到潼关守军在这种情况下还在坚持作战,并没有兵变或者崩溃.赵云自己都非常的讶异。
特么这还是那个打得过就浪,打不过就投的凉州军么?!
自己这么多年,在凉州苦心经营,努力操练,都没有改过来的凉州军弊病,在潼关这里只守了十天,居然这帮凉州佬就变了性格了?!
居然在战损了三分之二的情况下,还能死战不退?!
但这事儿吧.其实还是赵云误会了。
凉州军不是转性了一方面是魏延确实有那么点人格魅力,起码在战场上,他还是能带着士兵们一起奋勇杀敌的。
另一方面嘛,主要是凉州军的士卒们也没找到什么好的机会。
打从一开始,潼关就被曹魏的大军前后包围了,而曹真率领大军兵临潼关的时候,凉州军内部确实有过军心波动。
毕竟兵力相差太大,如果不是魏延以身作则,亲自上城楼杀敌,提振军心的话,恐怕真有可能出现赵云担心的情况。
但这种情况,随着张溪,赵云领兵尾随而至,凉州军看到自己援兵已经到了这时候没人会那么没脑子的,在自家援军已经到了的情况下,还选择投敌的。
再之后,经历了三天的苦战,自家援军又始终打不进来支援自己,凉州军确实有动过弃关突围的心思.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先是魏延杀马明志,接着下午赵云就带着八百多骑兵突围进入潼关了。
这种情况下,凉州军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