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到魏军在不断的攀爬城墙.这就说明,魏延很有可能是在城墙上顶不住了,不得不冒险出城,选择烧毁魏军攻城器械。
换句话说,潼关随时可能面临失守的风险。
而潼关如果失守的话,那么就不是谁主攻,谁牵制的问题了。
赵云瞬间做出了决定,他开始主动往戴陵军和曹真中军的结合部位置发起进攻。
赵云这么做,把戴陵给吓了一跳——昨天赵云就是在这个部位寻找到了切入点,领兵直接突击曹真的中军。
戴陵当然不能让赵云故技重施的得逞,立刻收拢兵力,往曹真的中军方向横向布防。
而戴陵这么一布防,自然会导致防守面积的缩减,再加上戴陵本身又被抽调走了一千人,防守面积更加狭窄了。
这么一来,戴陵军的另一侧,防守区域出现了一丝缝隙。
赵云一看到敌军把道路让开了,当即也不犹豫,直接分兵,两千余骑兵继续进攻戴陵和曹真的中军结合部,牵制戴陵的士卒,而自己则亲自率领一千骑兵,往反方向的侧翼,试图绕过戴陵军的布防区域,从那个露出的缝隙里,钻入潼关前的主战场。
赵云突然的变阵,戴陵顿时脸色大变。
倒不是戴陵看透了赵云的作战意图,相反,戴陵领会错了赵云的作战意图戴陵以为,赵云这是试图绕过自己的布防范围,钻入魏军内部,从内部对曹真的中军展开背刺袭击。
曹真的中军加上自己派过去的援军,现在也只有三千多人而已,正面要面对七八千蜀贼的围攻,背后要是再来一千骑兵偷袭的话.整个战局会立刻崩溃的。
因此,戴陵在继续面对自己正面两千多骑兵威胁的同时,不得不咬牙分兵八百人,让他们快速去堵截这一千骑兵.不要求他们挡住,但凡能拖延一点时间,给王昶有反应时间就可以。
同时,戴陵赶紧给身后的王昶求援,让他们尽量挡住这一千骑兵的突入,保护曹大将军的身后。
戴陵尽力了,真的已经尽力了.如果曹真不调走他手里的一千步卒,战场侧翼的那个缝隙,根本不可能出现。
但同样,当这个缝隙出现,并且被赵云抓住后,戴陵派出的堵截部队,也根本不可能彻底堵住这支骑兵的突入,最多就是咬住这支骑兵的尾巴,拖延他们的进攻速度而已。
即使赵云的骑兵需要绕半个圈子才能从这个战场缝隙钻入,但骑兵的速度,可比步兵要快的多。
就这样,赵云赶在戴陵派出的士卒到位前,一举从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