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守住“城门”,这是这群小校们要去考虑的事情,因此下次比试,就会以小校为单位进行考核排名次,每个小校都必须站在自己的队伍旁边进行指挥。
就这样,一群人摩拳擦掌的准备了五天的时间,最后在校场见分晓。
有人信奉的两军相逢勇者胜,比如寇封,他就是让他的队伍猛冲猛打,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前取得优势,然后围攻。
有的人信奉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如张飞的部曲队伍,先任由对方进攻,然后找寻到对方的破绽,一击致命。
当然也有人比较均衡,平衡发展,试图通过堂堂之阵获胜,也有人哪一路强就只走那一路,依靠偏锋进攻。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有胜有败,胜者趾高气扬,败者死不甘心......而这次的奖励,最终还是归属了张飞部曲队的小校。
原因也很简单,张飞的部曲们本身身体素质占优,再加上能当张飞部曲小校的人,本身也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在搞清楚布阵的原理后,获胜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飞军中并没有那种隐藏的统帅级牛人,可以单凭布阵和指挥抵消身体素质的优势,也不存在那种有着先进的战术眼光的人,可以第一时间看穿对方的进攻套路并立刻做出应对。
到最后拼的就是场上士卒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拼的是小校的指挥能力,张飞的部曲小校获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至于后续如何嘛......还真有点不好说。
张飞的部曲虽然身体素质占优,但两者差距并不是太大,而且在战场上遇到这样的敌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克服,这些小校们心里都有底。
至于指挥水平嘛......算上寇封一共六个小校,谁都没觉得对方比自己强多少
毕竟是嬉戏,不是正面战场厮杀。
正面战场厮杀你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而嬉戏呢,每五天一次,这次输了,下次再想办法赢回来就是了。
自己的队伍有什么缺陷,那就想办法避免,这次我方犯了什么错误,那下次就改正......这就是练将的目的。
就这样,军中每过五天一次操练,操练结束后就是重头戏——蹴鞠嬉戏。
军中每天就这么过着,有比赛就打比赛,没有比赛就准备比赛,以至于一群将士们都快忘了,马上就要过年了。
张溪和张飞可没忘,过年前,刘备总要从襄阳回到新野的。
而刘备从襄阳一回来,肯定会带回来新的消息,也会布置相应新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