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找原因(3 / 4)

后张飞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确实跟张溪说的那样,大部分士卒坚持不下去都是在开始的一刻钟里面,相反,越是到后面,坚持不下去的人越少。

再回想自己以往征战,有些时候不是自己打不赢,往往是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自家士卒先顶不住溃散而逃,这才导致整个战斗功亏一篑......如果当时能坚持住哪怕一刻钟的时间,恐怕溃散而逃的就是敌军了。

这年月作战,只要不是碰到真正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大部分战斗,都是在比***谁的军队更烂而已。

张飞越想越觉得张溪说的有理,越想越觉得这个站军姿的训练方式是对的......如果士卒能在这时候增加一点意志力,以后上了战场,肯定比对面的敌人要来的能坚持。

有时候胜负可能就在这坚持的一瞬间。

“元长所言甚是......但今日之状,早晚传遍诸营,恐为诸营耻笑,待后日操练时又如此,如之奈何”张飞询问道。

今天这个状态实在是太丢人了,难道后天还要来这么一回?!

没人看到也就罢了,但今天这个阵仗这么大,估计晚上这场军中笑话就能传到其他营里去,明天整个刘备军都会知道,他张三爷帐中军士,连站立一个时辰都做不到。

这要是后天再来这么一回,那他老张的老脸就算彻底丢没了。

张溪对此能怎么说,只能笑笑,然后安慰张飞,说道,“后日操练,当还按原样来,军中无儿戏,不可擅自更改章程。再者,将军可知“知耻而后勇”?!”

“啥?!”张飞挠挠头,一脸的不解。

张溪也被张飞的反应给楞了一下。

这不对吧,伱张飞不是豪族出身嘛,《礼记》的话你都不知道?!

但仔细想了想,好像这还真的不能怪张飞。

这年月的人读书挺难的,书籍的流传并不广泛,有些书甚至被世家视若珍宝,外人根本无缘一见。

而且这年月的书也都挺深奥的,比如一部《左传》二爷就读了一辈子。有些人皓首穷经的,也只能研究一部书,实在没有太多的经历。

比如一辈子专精《礼记》的人,你冷不丁的跟他说一个来自《诗经》的典故,他可能真的不知道,因为他很有可能就没有读过《诗经》。

所以这年代的郑玄牛逼啊,因为他读了当世大部分的儒家经典,并且还都做了注解......全国就出了这么一个牛人,可想而知有多难。

因此,张飞既然不知道,张溪也没有瞧不起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