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谈(4 / 6)

教员、学生和考试、学费等五个部分组成。《学制》决定把全国分为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1所大学和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分成210个小学区,计划在全国设立53760所小学。由此可以看的出来,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不过实际上初期的时候,这部分执行的并不顺利。因为当时日本的财政很紧张,执行的并不是义务教育,人民不满征收过重的教育税和学费,到处发生捣毁学校事件,《学制》的改革计划并未全部实现。

话虽如此,但这一部分还是替未来奠定了基础,从1873年到1878年小学校数和学生人数都增加了2倍多,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8.1%上升到41.2%,这算是一个比较了不起的成就。

后来在1879年,日本政府又废除了《学制》,颁布《教育令》。《教育令》是第二次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的尝试,其特点是中央政府放宽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官僚式控制,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由各地民众选出学务委员会来管理学校,儿童接受小学普通教育的时限缩短为16个月,与之前过于僵硬的模式相比,也算是一种进步。

不过后来为了维护天皇制国家主义的国体,向日本人民灌输“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思想。1890年用天皇诏敕的名义颁布了以儒家忠孝仁爱为教育的中心内容,又掺杂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教育敕语》。

至于义务教育,则是在1900年才推行的。在19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小学校修改令》,确定实施4年的义务教育制,进一步推动了普及小学教育。等到了1902年,日本的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0%的地步,到1907年时,日本政府又将这个时间延长到了6年,与严绍即将推行的六年义务教育一样…

“这也就是说,除了军事、经济和工业之外,就连教育也要被中国超越了吗…”

听完桂太郎的话,山县有朋有些像是感叹似的道,然后看了眼桂太郎。“即便如此,你还是坚持原来的意见?”

“没错…”桂太郎满是皱纹的脸变得严肃起来。“陆军的那些家伙根本不了解情况。他们以为单凭大和魂就可以像日俄战争时那样战胜对手,完全忘了在山东的惨败,眼下已经是帝国崛起的最后机会,如果因为那些家伙的愚蠢而错过这个机会的话,那么帝国将再无出头之日…”

“而且…”说到这里,桂太郎的脸上露出几许无奈。“即便是动手,难道我们就真的有胜算可言吗…”

“但如果这么放任中国发展下去的话。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