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深达15英尺。工程进度十分缓慢。在40英尺的地下挖掘隧道,3000多名工人接连数月生活在那里,活像鼹鼠,从工作区要通过距积雪地面很深的漆黑一团的地道,才能达到生活区。这种奇异可怕的生活经常遇到危险。随着山脊上积雪越来越厚,雪崩愈益频繁。雪崩前除了短暂的雷鸣般的隆隆声,没有任何征兆。霎时间,整群工人、整个营房,有时甚至是整个营地呼地一下全被卷走,摔入几英里外的冰雪峡谷,几个月后,工人的尸体才被发现。有时人们发现整组整组的工人被冻死,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镐头或铲子。”
“从1866年夏季开始,华工用一年多时间终于打通阻梗中央太平洋铁路线的塞拉岭长达百里的谗岩通道。奥斯卡.刘易斯对华工开凿这段艰险通道的英勇精神曾作了如下的客观描述:‘1866年整个夏季,‘克劳克的宝贝’……就是指华工,大约有6000人,云集在峡谷坡上。他们有的有条不紊地凿着炸开的乱石;有的头戴草帽,排着队,推着小推车,把一车车的碎石卸在峡谷坡地;有的用竹扁担挑着七十磅重的黑色炸药,小心翼翼地走在危险的羊肠小道上。喝上几口随身戴着盛在酒罐里的茶水,那酒罐是白人同行们弃之不再使用的。人们很快发现,中国人擅长做那些钻孔爆破等繁重艰巨的工作。那时,这些是工程的主要工作,因为消融了冰雪早已把山脊上的土壤冲刷一净。铺轨工人紧挨在筑路工人的后面。机车推着一串串平板车,车上满载着铁轨、木材、炸药、食物、饮料和更多的工人,向路轨的前端驶去。合恩角犹如一堵花岗岩石墙。它是这一年里最难攻克的难关。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达1000英尺的悬崖峭壁。百折不挠的华工腰系绳索,身悬半空,用锤子和钢钎先凿出一条险峻的小道,然后再费劲地逐步向里扩展,开出一条行驶车辆的通道。三年以后,当横跨大陆的火车小心谨慎地贴着峭壁慢速向前时,旅客们透过车窗朝下望去,眼前一片茫茫,都十分惊讶。’”
“1866年春天----铁路工程开始三年以后----中央太平洋铁路最后到达了高山区第一个主要的前哨地点,即分水岭。这是一个扶壁状的岩石,在它底层的周围,阿美利加河咆哮着穿过1000英尺深的峡谷奔流而去。这里没有迂回道路可循,唯一的通道就是越过一个由大石块和角石构成的半圆形横梁。人们用箩筐把华工吊下岩去,他们悬空凿石、钻眼,然后顺着绳索赶快攀登上来,炸药就在他们下面爆炸,炸后又继续下去凿石钻眼。这样,他们一寸一寸地在悬岩边沿开辟出一条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