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不能做生意的年代,国有企业职工妥妥的属于高收入群体。
即便如此,他们的日均收入也才块不到,三两毛钱不是小钱。
一张电影票普遍才分钱毛钱的样子,一斤精粉也才两毛多。
临近中午,贾梗才收摊回去,顺路到学校带小当回家吃饭。
早上这会功夫,他给十多个人画了画像,收入块毛。
一个月下来,不随便挣个以上?
还不用天天来给人画像。
兜里有钱心里不慌,贾梗心情很好。
路过议价商店时,他还进去买了个义利牌的果子面包。
所谓议价商店,是时代的产物,指不用票就能买到东西的商店。
此时各种物资极其短缺,买啥玩意都要票,连买火柴都需要火柴票。
而且,即便有票,也很难买到东西,因为物资供应实在太少。
要不然,国营商店的售货员,怎么可能拽得二五万似的。
他们工作体面,还能提前买各种东西,没点关系真当不上售货员。
熟人都得求爷爷告奶奶,请他们帮忙从内部渠道买点东西。
字典里有一个关于“光明”的例句,很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情况。
小明考上了北大,小红当上了售货员,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看看,当上售货员,跟考上北大,可以相提并论。
一般人上街,都会带上家里的各种票,看到哪里排队也跟着排。
甭管是卖什么的,有用没用先买了再说,等要用再买,恐怕就买不到了。
议价商店却是个例外,里面出售的任何东西,都不需要票,有钱就行。
当然,不需要票就能买到东西,价格一定很感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义利牌的果子面包,市面上的正常价格是毛,外加两粮票。
在议价商店里要卖到毛,的确不需要票了,却比正常市价的倍还贵。
但是,贵有贵的好处,议价商店几乎不会断货,随时都能买到东西。
即便按市价,果子面包也属于奢侈品,价钱翻倍之后,普通人更不会买。
官方开办议价商店,本身就不是为了满足普通人的需要,而是服务有钱阶层。
比如国内的高收入阶层,得给他们花钱的地方;比如老外,得给他们消费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