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死神来了(3 / 11)

些能够独当一面的治政官员,年龄已经偏大,多数都已经接近六十了。

像郭默的麾下的三大经略安抚使,魏了翁五十八岁,杜杲五十三岁,只有刘克庄年轻一些,也马上四十岁了。

而燕王府的“功勋四老”,年龄最大的是卫泾,今年六十七岁,本来就是已经致仕的人,硬被官家返聘了回来。

赵汝述跟老程珌同岁,都已经六十二岁,薛极比他们还大了一岁。

因此,这个耶律楚材的出现,赵汝述格外的上心,如果此人可以快速融入进来,并且能够对殿下忠心耿耿的。

那么,殿下的身边,至少二三十年不愁无人可用了。

本有心提醒一下燕王,没想到殿下自己另辟蹊径,直接就收了耶律楚材的次子为关门弟子。

这样一来,二者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赵汝述可不知道,郭默收耶律齐为徒弟,还真跟耶律楚材没什么关系,纯粹是耶律齐的“名头”,以及见到这孩子时,被他自身的天赋所吸引。

除了小杨过和襄儿,这算是郭默见过的孩子里,天赋最好的了,不在侄子郭平之下。

学武首重天赋,根骨不行,要想达到武学巅峰,未必不可以,却要付出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一丝希望。

得英才而育之,就是郭默见到耶律齐的第一,或者说唯一的感觉。

至于说,他这样做能够强化跟耶律楚材的关系,郭默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只要自身强大了,能为各种人才提供足够施展的舞台,郭默相信对真正的人才,是会有致命吸引力的。

所谓,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客套完之后,整个酒宴的话题,就围绕着眼前的旱灾进行着。

许州比不得其他四州,没有事先打造的水井和人工池塘,本身就没做任何的水源储备。

许州又做了几年的“边州”,地虽然不是很广,人确实是很稀少,有的地方数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影。

这样的情景,对比后世的河南之地,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

派粮赈灾是必须要做的,郭默却不想简单地将粮食发给那些饥民。

完全的不劳而获,不仅毫无意义,更能让那些饥民养成懒惰的性子。

因此,“以工代赈”,就很自然地被提了出来。

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进行秋耕了,而许州有的是无主之地。

郭默的意思也很简单,凡是西来的饥民,按人数、有秩序地聚居在一起,形成新的村庄、集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