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双城故事(4 / 11)

使者,已经住进了驿馆,不知各位是一个什么章程?」

耶律楚材不在,完颜守绪正好还有一个集思广益的机会,师安石无疑是这几人中,智谋比较出众之人。

「陛下,耶律晋卿才出使洛阳四天,对方的使者就到了汴梁城,可见我等的谋划早在对方的预料之中。」

「可惜,大势不在我等,以老臣之见,大宋的燕王殿下,必然又是一个狮子大开口的机会。」

「早见晚见都是见,还不如直接招进宫来,当着众臣的面就此事谈论清楚。如果拖延下去,反而对我大金不利。」

这师安石所言,绝对是老成谋国之言。

多拖延几天,大金国的旱情就严重几天,再跟大宋谈交易的时候,就更处于被动的地步。

其他几人也没有反对的意见,完颜守绪就下诏,将洛阳来的使者,请到了龙德宫。

因为郭默给出的条件非常明确,与其说是派了一名使者,不如说就是派了个信使,都没有谈判的任务。

同意,双方就开始交易,不同意,那就再等等。

使者递交的礼部条文,是老程珌亲自书写的,完全就是郭默的意思,落款加盖了礼部和燕王府的印章。

「燕王殿下的意思,朕已经明白了,还请贵使在驿馆稍待,朕同众臣商量之后,再给予燕王答复。」

看到对方来使的模样,完颜守绪就知道自己是想多了,还想着怎样去应对对方的使者,没想到完全就是一个送信的。

「众卿,大宋燕王已经开出条件了,诸位以为如何啊?」

条文中的内容很简单,大宋愿意接纳金国所有的饥民,并免费送出三十万石粮食,要想购买则另算。

金国割让整个许州,并将耶律楚材送给大宋,在燕王帐下为臣,出任许州知州。

这个条件,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什么狮子大开口。

许州,现在是宋金交界的地方,由于「岳家军」主力驻扎在汝州城,许州的金国百姓大多东迁,本来也没剩下多少人。

金国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得到粮食,和遣散饥民,在这个条文里都包含了,而且是两者都达成了。

真这样实施了,金国不仅甩掉了饥民的包袱,避免了动荡产生的隐患,又得到了三十万石粮食。

一石粮食省点儿吃,够一个成年人吃三个月的,这三十万石粮食,够他的十万金军大半年的消耗,这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

可是,得到这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整个许州和耶律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