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总结就是,做医学科研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医学研究天赋,只是依靠一个个实验堆积,才能完成科研、实验项目。
赵奕属于那种拔尖的天才,他能根据简单的实验,就得出合理推断的结论。
类似的话一般人不敢说,好多人带入的一想,就会感觉自己是‘普通人’。
虽然所有人都可以说是普通人,但直接被说‘普通’,好像还是被鄙夷了。
郑盈儒可不怕说话得罪人,她的级别已经是院士,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她的年纪也过了七十。
这个年纪还怕什么呢?
郑盈儒接受采访的过程上了新闻,因为其强大的医学学术领域影响力,还登上了首都电视台的新闻频道。
好多医学研究工作者,知道郑盈儒的话以后,终于有了那么点心里安慰。
“好吧!”
“我不是天才,但绝不部分人也不是,而赵奕是天才,所以和他比什么呢?”
“数学、计算机领域也一样,估计好多数学教授,听到高中生破解角谷猜想,都会郁闷的吐血吧……”
“所以……”
“who-care?”
在经过十几天以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实验验证,也到了最关键、频率最高的时候。
有些实验设计还好一些,有些就显得很麻烦,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做,单单论文上的介绍内容,已经是不够用的了。
戴天庆、韩辉都想让赵奕来一下,讲解一下详细的机制想法,让实验人员知道更详细的内容,才能设计更合理、效率更高的实验。
这时候尴尬出现了。
自从赵奕把猜想论文投稿到学报以后,就没有再来过生物医学研究所,外界出现大量质疑声时,他似乎也不在意,只是闷在宿舍里研究数学。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赵奕是在研究数学,具体研究的什么不清楚,但打扰他似乎也不太好。
主要是没有理由。
确实。
‘心肌炎机制猜想’是赵奕发表的论文,但发展到现在对过程进行验证,对生物医学研究所是有益的,他们最开始是抵触邓叔芳的行为,想帮赵奕验证个一、两项,后来就变成了‘验证过程’的大工程。
所长监督、院士参与。
这种情况再去打断赵奕的数学研究,让他来研究所做讲解就没道理了。
当然了。
以私人交情的角度来说,邀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