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 海上霸主 第六节 盟友(4 / 5)

海魂 闪烁 4171 字 2021-06-10

有提出太高的要求。而对待芬兰地态度就要严厉得多,毕竟芬兰是德国的亲密盟友,而且一直在暗中支持德国,帝国是没有任何理由给予芬兰太多的援助的。

在几十次双边会谈中。最重要的还是与德国,波斯代表地两次会谈。当时,唐帝国正在为是否登6美国本土而犹豫不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担心在美国本土的地面战争中承受巨大的损失,从而导致国力严重衰退。让德国与波斯拣了便宜。另外,帝国对德国不主动参与对美作战,而波斯只说不动的态度都非常不满。因此,在德国与波斯的海军司令都表达出了希望从唐帝国采购更多的战舰的意愿时,聂人凤根本就没有做任何的让步,并且直言,如果德国与波斯在战争中没有更大的贡献,唐帝国地造船厂就只能为自己的海军生产更多地战舰去击败美国,而没有空余的造船能力来满足德国与波斯的需要。这话有点客气。而说直接点,就是只要德国与波斯不出力。就别想从唐帝国这里得到军事援助!

可以说,当时聂人凤的态度异常强硬,特别是在对德军事援助上,他一点都没有让步。当时,雷德尔提出尽快为德国修复三艘受到了重创的战列舰(这三艘战列舰一直停在基尔港,因为缺乏必要的设施,以及配件,德国船厂根本就无法将其修复),聂人凤立即就以帝国的造船厂的船位都已经安排满了,没有多余的船坞接收那三艘出售给德国的战列舰。而在雷德尔提出从唐帝国购买相关的配套零备件,自行修复这三艘战列舰的时候,聂人凤则以帝国海军已经停止了“新省会”级的建造,相关零备件的生产线已经关闭为由拒绝了雷德尔的要求。最后,雷德尔提出购买唐帝国海军储备的零备件时,聂人凤又以帝国海军的几艘战列舰也受了伤,储备的零备件已经消耗掉了为由再次拒绝了雷德尔的要求。

从这点小事上就能看出,当时帝国对德国人隔岸观火的行径有多么的不满了。而且,人凤的态度不是代表的帝国海军的态度,而是代表帝国相的态度。如果仅从海军的角度看,聂人凤肯定想帮助雷德尔修复那三艘战列舰,这样德国海军也能在战争中出点力吧。可是在薛希岳点头之前,聂人凤是不可能做出让步的。

也正因为帝国的强硬态度,波斯最先做出了让步,表示将兑现承诺之后与帝国的代表进行了更深入的双边谈判,并且在七月底就签署了一份内容详细的双边军事合作协议。按照该协议,波斯帝国将派遣海军与6军将分阶段的派遣军队参加对美作战,而唐帝国也将分阶段的向波斯帝国提供军事援助,包括为其设计建造新的航母,出售更多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