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到了海军的订单,那就意味着可以生产成千上万架这样的战斗机。哈飞的总裁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而且哈飞要是能够进军战斗机地设计制造领域的话,那就能够全面赶沈飞,成为帝国海军地头号供货商。因此。在海军正式向“游隼”团队拨款之后,哈飞还将提供给“游隼”团队的经费增加了两倍。另外还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增加了团队的人手,让该团队全运转了起来
新地设计方案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动机。任何一种战机的设计基础都是动机。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战机。这个设计思路是不可能有任何改变地,任何工程师都明白这个道理,必须要先确定新的动机,只有在确定了新的动机之后。才能够确定战斗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可问题是,不管是提供给“隼”的“风16”,还是“金鹰”的“风18”在输出功率方面都无法满足要求。当时,有人提出过用重型轰炸机上使用的“风17”,可轰炸机使用的动机在很多方面都与战斗机的不一样,光是动机的改进问题就足以让哈飞头痛了。
转折出现在25年7月份,沈飞地为其下一代战斗机研制的“风2o”动机基本上完成了设计,而哈飞当时也得到了两台样机,随即“游隼”团队就确定用“风2o”作为新式战斗机的动力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全面设计工作。
“风2o”的输出功率不比“金鹰”用的“风18”大多少,仍然为22缸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4oo马力。而该动机最大的特点是,其总重量比“风18”轻了两成以上,而且其机械式增压系统是重新设计地,在5ooo米高度上的输出功率只比海平面上少15o马力。即使到了95oo米的高度,其输出功率也能够达到18oo马力。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果,而且以“风2o”核心为基础研制的“风21”动机是下一代轰炸机的基本动力。
实际上,海军对动机的高空性能并不是很重视,在实战中,海军的战斗机多半是在5ooo米以下的高度上作战地,很少有战斗机会飞到5ooo米以上的高空与敌机战斗,特别是舰载战斗机,更是主要集中在中低空活动。因此动机地低空与中空性能才是最重要的。而沈飞搞的“风2o”确实有点走偏门,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量轻。而且修改了汽缸的布局,减小了受风面积,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对飞机设计师来说,更小的受风面积,可以让设计师能够更周到的考虑到战机的气动布局,而不是仅仅在动力上做文章,而无法像6航那样用更优秀的气动布局来弥补性能上的不足。从这一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