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长期的经济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之一,就是人们对于某些后世不起眼的消耗品,如今成了稀罕物件。
就好像,铅笔。
也许没有人相信,七八十年代孩子上学的时候,用的是毛笔,因为他们买不起铅笔。至于钢笔就更不要说了,那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用的起。这种情况是因为铅笔作为在一种纯粹的消耗品,用一点少一点,显然不合适在乡村小学大量推广,毕竟在如今大家都要靠工分、粮票维持生计的农村,为了让孩子读书买铅笔,绝对是不划算的。
而在大城市,工人们已经开始让孩子们用铅笔学习了,毕竟相比起农民一年不到一百块的收入,工人们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还是能负担的起那几分钱一根的铅笔的。
最关键的是,武德县有一处石墨矿,虽然储量不算大,但是徐君然却知道,这里应该能够支撑一个小型工厂的运转。而且,这个石墨矿,要是徐君然记忆没错的话,还就在李家镇公社不远的一座小山里面,当初是龙吟月发现的。
石墨,自然就是生产铅笔最主要的原料。
前世到了九十年代,武德县还真就有人把那个石墨矿给承包了下来,搞了个文具厂,小小的发了一笔横财,后来因为石墨矿开采的差不多已经枯竭了,这才关掉了那个地方,不过据说也赚了近百万的利润。
“不需要有百万,有几万块就可以。”徐君然默默的思索着,暗暗的想到。
这个年代修路没有后来那么繁琐,只要有足够的资金购买修路的材料,剩下的事情徐君然都有办法解决,最起码人工这一块,徐君然完全不必担心有缺口,他只要让杨维天下一道命令,全县各个公社都会出人出力的。这就是计划经济的一个好处,可以集中jīng力搞一个建设,根本不需要像后来那样,又考虑人工费用,又要考虑材料费用等等。
只不过这个事情现在还只是他的一个构思,铅笔厂徐君然觉得有必要赶在白酒厂之前弄起来,毕竟这个不费什么力气,只要弄点设备就能做,倒是这个设备,徐君然还真就不知道怎么弄到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叹了一口气,徐君然慢慢的把手中的钢笔放下,无奈的苦笑了起来。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九个字,徐君然摇摇头,忽然有些唏嘘不已。
他很清楚,自己重生之后选择的这条路,注定会满是荆棘。不管是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座大山也好,还是隐藏在未知路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