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严重的话,弄不好是要枪毙的!”
李东远脸sè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可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他太清楚了,李逸风在武德县那也算得上是县内一霸了,跟程宏达、秦寿生并称为“三虎”,好在他有自己管着,平时倒是不怎么为祸乡里,只是喜欢打架斗殴而已。
“君然,你不是说笑吧?”
“六叔,我怎么会拿这个事情说笑呢?”徐君然看向李东远,压低了声音道:“用不了一年,国家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打的。”
他并不是在说谎,如果徐君然没有估计错的话,这个时候曹俊明应该已经把另外一篇文章送了上去,那是他专门为曹俊明炮制的,目标就是针对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屡次发生的恶xìng犯罪事件,徐君然的目的很简单,早一点把严打搞起来,也能够早一点的让某些犯罪事件不会发生,否则这样恶xìng的事件越多,受到伤害的人也就越多。
平心而论,虽然前世对于那场严打的毁誉参半,颇有些矫枉过正的嫌疑。但确实产生了不小的效果,至于后来所产生的问题,则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毕竟谁能说对严重的刑事犯罪不应该严厉打击?问题在于沿用过去搞运动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各种偏差。由于“严打”的矛头是针对严重的刑事犯罪,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因而在党内高层很容易取得共识。公安机关更是倍受鼓舞,认为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1983年“严打”伊始,仅仅三个月时间,全国就拘捕了108万余人。在这种高压态势下,社会治安一度有所好转,因而在初始阶段,多数民众对“严打”持肯定态度。但是,随着一系列非常措施的出台,大大突破了法治的底线,它的负面效应就突显了出来。最初,人们按照“矫枉过正”的惯xìng思维,对“严打”中的某些过火举动也觉得可以谅解。后来“严打”竟成为常态,广大干jǐng也被拖累得极度疲劳,震慑犯罪的效果反而逐渐减弱。
而徐君然希望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结果。
所以,他才针对如今全国的治安形势写了那篇文章,让曹俊明署名发表,并且他离开京城知青,还和曹俊明做了一次深谈,在谈话当中,徐君然开诚布公的对曹俊明讲述了自己“分析”出来的一些情况,最后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曹俊明可以把握住现在的机会,完全有可能成为党内被看重的高级干部。
用徐君然的话来说,曹俊明是自己认识的人当中最有可能身居高位的人,如果能够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