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带一带,权当来密州港投石问路的。如今航路打通,商人以利为己任,不可能再学雷锋,做好事了。
但根本原因,还是这几年灾害有些频繁,有的地区今年旱灾。明年蝗灾,后年河决,大后年内涝,即便朝廷免赋税,也活不下去了。只好做逃户。
至于边境用粮还不是主要原因,大多数储粮是宋九在河东刻意储备的粮食,朝廷提供的粮食很少,可不能说一点原因不是,多少起了一些抬扬粮价的因素。
朝廷禁酿酒,会有很重损失。
每年榷酒的盈利,渐渐都超过榷盐专营的所得,但这道诏书一下,朝廷减少一部分收入,那么就能挤出部分粮食,也会逼得一些商人出手,粮食越不紧张就越不紧张了。
没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圣人大义。
然而句句说到实处。
实际宋朝开国之初,不是宋九一个人重视实用,然而这群饱读诗书经义的进士上位后,喜欢夸夸其谈了。
但还不是宋九要说的重点,他又说道:“巴蜀之乱,根本原因非是朝廷不义,乃是主户苛剥旁户,大肆兼并,让旁户无法度日。于是王李二人喊出均贫富的口号,杀劣绅,分土地,一呼百应。随着我朝内治,人口渐渐增多,臣担心的巴蜀的今天,就是朝廷的明天。因此臣以为朝廷必须明确进一步的齐人之策,反对兼并,鼓励大户义举善行,惩治一些劣绅为恶乡里的做为。这才是百年千年永安之计。”
“卿言如朕之意也。”赵匡义嗟叹道。
他登基之初,先是卢多逊,后是赵普,宋九又杂相协助,感很很满意。
可是后面就不那么美满了。
这有一个比喻,好比夫妻离婚,为什么二婚离婚率更高,主要容易与前面的比较,这一比较反而多数时候更糟糕……
这才是名相啊,不用拽俺龙袍,也不用语出惊人,更不用吵吵闹闹,而且再不用,也不大象话了。
难道让此子真的成为宋朝一奇,奇在不居首相!
下面几个官员低下头。
吕蒙正与宋九不恶,不过好不容易上来了,也准备大有作为了,马上就要交位子,心情肯定有些不大好儿。
吕端无所谓,现在几个宰执中,他的权利欲望最低。而且某种意义上,吕端也能算是宋九的长辈,难道父母会吃孩子的味吗
苏易简以才学进,喜酒,但为人有城府?ahref="http://www.iei8.net"target="_blank">www.iei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