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小寇才是祸(2 / 6)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4858 字 2021-06-10

名。**训也。

于是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

有司上书。天下考课当以河东为第一。

赵匡义看到宋九不辞劳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心中感动,称喟宋公,大家还不明白吗

既然北伐“失利”,也不算败得很惨,牺牲兵士数量不多,前线还赢得一些有利的局面,这就不能与岐沟关之战相比,那么也好召回来了。

张观上书,说扬州民多缺食,请免残税。赵匡义惊讶地问:“去年已免贫民秋税,怎么有残税存在”

去年收成好,国家收入巨增,虽然河东花了不少钱,但本来就打算用国库与内库盈余支出的,可实际用度比赵匡义预想的要少,于是赵匡义罢贫下百姓秋税。

张观无奈地说出一个真相:“细民多奸滑,或以佃户托名贫下,侥幸罢减,但真正贫民却有残欠。”

他说得很含蓄,也就是各地豪强利用手中的关系,将产业寄于佃农贫困户等下,逃脱税务,张观不敢说豪强,那个麻烦会很多的,于是改称细民。这些豪强乃是征税大户,他们不交税,税务巨减,官员怎么办于是只好继续征贫困百姓的税,不然亏空太大,不好向朝廷交待。

也就是朝廷在惠贫民,到了下面贫民未惠及,却惠到各个大户身上。

若是平庸皇帝一定会大怒,赵匡义只是再三叹息,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大半天后说道:“两税罢减,朕无所惜,若实惠及贫民,虽每年放却,朕也不恨也。今州县城郭之内,则兼并之家侵削贫民;田亩之间,则豪猾之吏隐漏租赋,虚上逃帐,此甚弊事。安得良吏为朕规制,使无惠奸,无敛贫,称朕之意乎”

“陛下仁爱也。”

“河东那边如何”

“宋公威名赫赫,无细民敢胡为也。”

“还是用人哪,为何天下仅有一九卿!”

张观咽住了,大半天说道:“象宋公这样的名臣,千古也罕见,非明君不见此等良臣,有一个足矣了。”

“这样,你替朕草诏,诸道知州通判限一个月内,如何平税赋,招辑流亡,惠恤孤穷,窒塞奸幸,以及民间未便之事,悉数写上,共为一状,上奏朝廷。如果他人他官有所见听,别上疏论,朝廷再委中书舍详定可否,若可采取,当议旌酬,若是苟务因循,必申惩责。”

有司又上奏油衣帟幕有数万段破损不堪用,欲毁弃之,赵匡义令人煑浣,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面,以示宰相:“有人对朕说所谓节流,非是裁减官员无用兵士那么简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