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奇怪的授命(4 / 5)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3921 字 2021-06-10

有功当赏,诸将才肯奋战,有过当罚,诸将才不会懦弱,然而国家也要量才施用,他们长于战争,而短于吏治,可提拨,但非文武兼备者,尽量以其担任武职,以免曹翰贻害颍州之祸发生。”

“科举用人,多是饱读儒家书籍的文士,儒家讲浩然之气,出世,仁爱,忠君爱民,这是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那就是往往书生意气,纸上谈兵,自以为是。赵括纸上谈兵,害了赵国,文人纸上谈兵,贻害也非同小可。因此可以用,但必须让他们多在地方磨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官员,减少浮躁之气。”

“书院子弟教的是物格学,长于技术,却短于治国教育,因此臣以为可以选做辅官,辅官各级官员,共同治理国家或者地方。”

“最后就是民间推荐上来的奇人异士,有,但臣以为象诸葛亮之流终是很少,同样必须磨勘一段时间后,看成效方可重用。提起这类用人,臣都想到了武则天用人,她让各个士子提出请求,要官给官,做得好提拨,做得不好立即黜废。这样用官有优点有缺点,但确实让武则天选出一些好官。那就与臣所说的一样,就是看,不是听,看他们做得如何,才能选用。然后是胥吏,胥吏能得各级官员推荐者,一般都是有能力的,可是胥吏往往又老于世故。因此如何选士,如何用人,要区别对待。”

没有说其他,就专门讲了如何选官,如何用官。

但让一些大臣感到纳闷。

宋九自赵普下去后,略有些避嫌之举,所以很少发话。

然而不代表着他不做事,如这次西北大捷,似乎早就在西府计划好了的。

有人又在臆测,难道前段时间兵力调动频繁,正是为了这次战斗准备的似乎也不象啊,还有河北那边呢。

但王沔下去了,李沆与贾黄中肯定不会过问这件事,要么李昉,他这次上来,摆明了就是带一带,班还在张齐贤之下。张齐贤是怎么下去的,还不是以前东府带着大家**,将张齐贤弄到河东去的因此继续不大管事儿。

所以有人臆测,但没有人发问。

可这次就奇怪了,为什么宋九忽然进谏那么多

解释不通啊,难道朝廷想让宋九进入中书这是进一步上位前的前奏

赵匡义道:“是啊。”

他也能感受到,这批新进士提拨上来,多少有些浮躁了。

这是宋九临离开京城的良言,不然宋九避嫌,都不会说出来,尽管说得很委婉。

朝廷又大捷了。

全国上下闻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