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神的黄昏 六(3 / 5)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3884 字 2021-06-10

严母。因此几个孩子受宋九影响十分深,他们对武将都不排斥。

如宋宝到了灵州后,很快就与武将打成一团,与宋九一样,成了不伦不类的文官。

盼盼对武将也不排斥,以前多听说了这个杨家二郎的威名,并且还见过一次,感觉不错,当场答应下来。

潘怜儿不同意,杨延昭岁数大不提,如寇准大了小小宋多少数了主要是一个武将,前程没有文官远大。宋九便问了一句,难道不及钟勋

潘怜儿不能回答。

于是再度在潘怜儿不情不愿中。议成这门亲事。

杨延昭不能再拖了,前面宋宝成亲。后面宋九央请赵匡义同意杨延昭与杨业回京叙职,便将这门亲事办了。

其实宋九感觉不错,挺好的一门亲事。

但是没有陈家谷的惨战,这一世杨家将恐怕远不如那一世的杨家将……

杨延昭岁数大了一点,也比较痛盼盼,想将盼盼留在京城,然而盼盼却自愿随丈夫去了前线。

赵匡义在宫中听到后,默然良久。这一家子似乎都是不怕苦不怕死之辈,包括女子都是如此倒是潘怜儿心痛了,再三嘱咐杨延昭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象荆嗣那个傻帽那般地玩命,还有要保护好女儿安全,那是在整个宋朝最前线,最危险的地方。随后又抱怨宋九,再度拿出许多裘衣锦被,反正没一个好地方,一在西北,一在北方。

但与第一门亲事相比,这门亲事倒是正常的。杨延昭渐渐成名,杨业在雁门关更是声名赫赫,他在代州,潘美在太原,这些年辽国几乎都不敢侵犯河东。只能专门盯着河北打。因此也能算是般配。

宋家举行两门亲事后,宋玉又果断地让宋九送到南洋去。

潘怜儿很舍不得。然而富不过三代,不让他们吃苦,以后很可能就成为败家子。这些年多少权贵子弟泯然众人矣了而且宋宝惊人的成长,也让潘怜儿狠下了心。

实际宋家这种狠心式的教育子女方法,已经引起许多权贵的注意。

玉不琢不成器。

温室里的花朵是耐不住风寒的。

不过动心的人有之,真正舍得佼仿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是宋家家务事,与国政无关。

宋九继续小心着处理军政事务,但他也没有想到战争会这么快就再度降临。

……

干旱惹的祸……

赵普悲催了,耶律休哥悲催了。

高梁河失败后,辽国几次南侵皆未得功,前线执行着宋九的屯田政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