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信面见赵匡义。
赵匡义看着信。忽然坐不住了,就象吃了十剂兴奋剂,在走来走去,道:“可行否”
“可行……吧,就是可行,想要落实,最少要三四年时间,还要看时机。”
“幽州百姓会怨恨朕了。”
“陛下,若收不回幽州,他们永远是敌人的民,替敌人耕种,替敌人纳税,替敌人战斗,成为岐沟关战场上撕开臣防线的先锋。”
“宋九,你变了。”
“非是臣变了,臣还未变,臣更不想死人,那怕是敌人,但必须要死人,臣宁肯死十名敌人的百姓,而不死大宋的一个兵士。”
“唉。”
“唐太宗待吐蕃不可谓不厚也,唐玄宗待安禄山不可不厚也。陛下,你是一国之君,以国为家,而不是以家为家,以族为家,是你的民,那么不管是谁的家,什么样的种族,都是你的子女。幽州收不回来,他们是敌人的民,就不需要陛下优恤,越优恤他们反而为敌人与陛下军队奋战。若能收回来,再象治河东那样治理,也不算为晚也。”
“好,就那样吧。”
宋九收回信。
当然,这仅是崔彦进初步的想法,不管它残不残忍,想要实施颇为困难。
赵匡义说得也有道理,经过岐光关防御战,白沟道血战,又看着君子馆战场遗迹,宋九心境肯定产生了变化。
宋九又说道:“陛下,臣还有两件事要请陛下恩准。”
“说吧。”
“三司官员有才干者少,故臣想请陛下将陈恕从河北路召回。”
“三司官员才能差了吗”
“李惟清尚可,余下多少有些不足,或者说还不能担当重任。”
“张逊如何”
“勉强自保,不出大的差错罢了。”
“张齐贤如何”
“张齐贤长于军事,若是担任东府宰执恐力不足,然而却是担当西府宰执的好人选。”
“王显与张宏如何”
“王显对兵法似乎很精通,若是担任边境大吏是不二人选,然而身为西府宰执,不善于表达,不善于理政,有些不适合。”
至于张宏,宋九都不想评价了。
但若按照他的要求,也没有几个人能担任西府的宰执。实际宋九说的还是三司。财政问题成了国家重中之重,宋九自己不是神,只能说是小心地做事,不会出现严重失误。而且宋九也想放手,兼代着三司,看似风光,实际很苦的,而且时间长了,也遭人眼红。因此想将陈恕召回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