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流上的木桥。木桥上看守的兵士乃是高阳关杨重进的部下,兵力少,迅速击败,然后辽**队将此桥烧去,以便杨重进不能带军尾随袭击骚扰,保障大军安全的西进。
当然,杨重进可以搭浮桥,不过这时候天寒地冻,搭浮桥十分不易。也可以从冰上强渡,然而这段支流湍息,冰块薄,从上面强渡十分危险。等到杨重进将桥搭好了,辽军早就顺利到达目的地。
面对这个难题,杨重进留下大半军队防守高阳关,自己带着一部分军队支援瀛州。
辽国初步实现了战略目标,但开始不是那么顺利的。
辽国大将萧排亚抓获了两名宋朝斥候,辽圣宗让两名斥候回满城,招降宋军。李继宣立功后授崇仪使,代王继恩为易州驻泊都监,又领五千骑兵驻戍北平寨,闻听辽军南下,受田重进节度,先屯于长城口,辽军至大沟后,李继宣进驻满城。他会不会降甚至他一半部下是随宋九血战撤出来的兵士,他们会不会降
辽国以卢补古为主将,耶律盼为都监,蒲鲁古与萧排亚为副将,攻打满城。结果被李继宣一顿胖揍,甚至卢补古学习赵匡义与曹彬,先行逃跑,导致大败,丢下了近千名死尸,辽军撤退满城。
但这不是辽国的主力军队,主力军队自唐兴下去后,抵达满城的南方望都了。
然而这也不要紧。
定州田重进开始行动。他主动杀入辽界,破虏军崔翰又派出孙全照协助,攻下岐沟关,杀守城兵将千余人,获牛羊积聚器甲甚众。
岐沟关重新拿下,无关紧要。当初宋九说涿州不能要,顶在尖角外面了,能占不能守。但这个意义非同小可,只要瀛州方面能顶住辽军的压力,那么这支宋军呆在岐沟关,某种意义虽不能说切断辽军的后路,但却威胁了辽军的后路。
萧燕燕当然不可能默视这种情况发生。
于是分兵唐河桥,兵指定州。
田重进兵进岐沟关时,让田绍斌与勇将荆嗣坐镇定州,两人在北伐战争中表现都很出色,不过田绍斌是老将,因此成了主将。
然而这次奇迹没有上演,于唐河桥下田绍斌被辽军击败。唐河桥失守,辽军随时能威胁定州城,一旦定州城失守,田重进不是堵辽军后路了,而是成为一群无家庭可归的孩子。
田重进只好从岐沟关撤兵,但离得太远了,只好先让离定州近的满城李继宣率军前去营救,没有李继宣在满城联手支援,这个切后路了民更是一个妄想了。李继宣抵达定州,辽军徐徐撤退。李继宣率五千骑尾随到拒马河边,遭到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