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后来全部安在崔彦进头上了,有人劝其论功,袁继忠不答。若非后来在葭芦川大破李继迁一役中表现出色。几乎连宋九都忽视了这员悍将。
但这一战最出彩的不是田重进,不是袁继忠,更非是谭延美。
而是另外一个人,一个可能比窦娥还要冤的人。
两人说得有道理。
如果不主动借助敌军还在山道上作战,放入飞狐口下平川上交战。宋军更不利。
于是田重进率军挺进。
然而大鹏翼也是一代名将,数次交锋,宋军并没有击败辽军。
这时候一个宋将站了出来。
他就是荆嗣。
荆嗣有一个很牛的从祖父,名叫荆罕儒,为柴荣手下著名勇将,赵匡胤登基当年,他与北汉交战,也犯了曹光实的毛病,挟勇轻进,孤身犯险,被敌兵围困,手杀数十人之后,死于敌兵乱枪之下。
人在人情在,人去人情去。
而且荆罕儒所立的功皆是帮助柴荣的,对赵匡胤贡献不大,因此赵匡胤也就自动忘记了荆家的功劳,况且荆嗣只有荆罕儒哥哥荆延福的孙子。以至荆嗣的起点低的可怜。
荆嗣从祖父牺牲的那一年,荆嗣响应招募,成了一个控鹤卒。是一名普通的小兵,随李继勋讨伐河东,李继迁选勇士百人,抄小路阻截洛阳寨。荆嗣主动请求前去,这一役仅是荆嗣就手刃五十多人。荆罕儒手刃数十人牺牲了,他却安然无事?ahref="http://www.iei8.net"target="_blank">www.iei8.net梢韵胍幌耄灰迨肆耍褪俏迨分恚币惨焙靡换帷?br/>
但这仅是他人生旅程中的小菜一碟。
拿下洛阳寨,李继勋兵进汾河,杨业扼守汾河桥,荆嗣还是一名小兵,但有了威信,带头应战,杨业不敌,退保城中。夜晚杨业又带着几千手下袭营,李继勋挑先五百名勇士接战,荆嗣毫无疑问,名列其中,又再度大败杨业。
反正杨业让这个荆嗣杀苦了,以至于他从来都不向宋九提到荆嗣这个名字。不过战后李继勋可能是吞下了荆嗣的功劳,或者是疏忽了,荆嗣依然还是小兵。当了好几年小兵,赵匡胤亲征太原时还是小兵。
因荆嗣表现十分勇敢,才让赵匡胤召见,但很奇怪,赵匡胤不过将他提为御龙直。不是官员,而是扈从禁兵,说白一点,就是中南海保镖,甚至还不如它。难道赵匡胤也吞功
再到赵匡义时,攻太原,征幽州,表现依然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