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辽国必然更加削弱。随后我朝再休息几年,第三次北伐必然成功也。而且经一年时间准备,北伐也更有把握。”
然后拱手道:“臣有家人在辽国,比任何人都希望陛下北伐,然不能因私废公,望陛下三思。”
可以说宋九所说的话十分冷静,然而赵匡义只争朝夕,等不及了。
还有一个人,宋琪,他离开相位,很是不甘心,因此连番上书,高调地支持赵匡义北伐。
甚至还嘲讽宋九,本来国家有更多财帛支持这次战争的,然而因为宋九小题大作,在西北用掉大部分国库储蓄,才造成费用紧张。
赵匡义未听信。虽然他同样认为宋九花的钱多,不过用兵北方。若李继迁还在,继续在西北折腾。终是不美。
于是国家机器开动。
而且他虽然听从李至的建议,可对自己的军事才能仍然很自信,于是亲自策划整个北伐计划,可难免会遇到种种难题,因此时常召西府数相进宫议事。
曾经有一天,赵匡义六次召西府数相入宫商议。
宋九与王显、张齐贤、王沔十分郁闷,宋朝皇城虽不及唐朝皇城,可也不小,枢密院离大内好几百米。一个来回就是一公里多,六个来回就是七八公里。
跑吧,每天两边跑,不在西府,就在大内,或者在两者之间的路上。
其实战争很是劳命伤财。
战后赵普用南阳百姓为例,一万多纳税主户需缴纳十万贯钱,才能将两万石军粮运到前线莫州,平均每户需一次承担十贯钱税。据说大部分主户因为不堪重负。典桑卖牛达到六七成以上,更有卖儿卖女上吊自杀的悲剧发生。
赵普那是夸大了,不过因为这场战争,确实使宋朝百姓再度苦逼了。另外赵普所说的费用也是比较准备确的。虽然平时一石粮食在宋朝不足三百文。若是粟米那就更便宜了,然而运到前莫州就得需五贯钱。这还是莫州,若是去西北。费用更高。
赵普那是事后诸葛亮,但这时候人人要求北伐。包括胡旦,胡旦上书说。我们克复太原七年之久,今军队强大,又是好的奖励制度,相信我军一定能轻松拿下幽燕。幽州有四面城墙,我们就派四个勇将分别攻城,幽州城北有十个路口可以南下,我们就派十个将领分别把守,阻止敌军南下救援。如此一来,攻下幽州指日可待。
宋九想骂胡旦,然而胡旦这样的胡说八道却让赵匡义喜欢了,立即升官,授为知制诰,让王祜差一点气得休克。
举国上下,宋九不算,只有李至比较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