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枭雄末落 上(2 / 4)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3105 字 2021-06-10

禁兵与之比较,但还是不同的。那时北宋人口达到一千多万户,几乎是现在的三倍有余。因此这时若再添加禁兵,朝廷负担必然变得很沉重。

所以宋九增加乡兵。还有一些大臣反对,他们不算是胡搅乱缠,国家承受能力比较有限的。

这三十多万禁兵,河东河北驻扎了十来万禁兵,另外还有西北从渭州到灵州到延州一线,也驻扎了近四万兵马,若无宋九提议,仅是勉强三万兵马。以及南方少量禁兵,主要是在荆湖地区,还有余下的近半兵马散于京畿附近各地区。

对此,宋九那次兵制改革也做了调整,陆续从南方补充了一些新兵,南兵轮戍南方,北兵轮戍于北方,以防水土不服,无辜死了许多士兵。这也是一次具体积极意义的改革。

史上称禁兵去荆湖轮戍,死者过半,虽夸大其词,确实因水土不服,天气炎热,导致了一些兵士死于轮戍。

后方的近半兵士也不全部在乡下屯田,京城还驻扎着数万禁兵,大约十一二万禁兵散于各地屯田。

一旦用兵于西北,马上夏收到了,收割的人力会变得很紧张。

不过这个理由不充分。

还有办法解决,如让家属代为抢收,或者雇民收割。毕竟兵士屯田仅是为了节约开支,上战场打仗才是他们正业。

并且宋九挑明了,你们两个庸相……

李昉心中苦笑,这个梁子看来是化解不开了。

宋九果然冷笑一声,道:“陛下,此次用兵,臣还有一个想法。国家这几年承平了,里面有近半新兵,他们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西北就是最好的训练场所,若不练,这些新兵到了战场,会很不适应。西北派驻这么多兵马,大约能解决了,可国家头号敌人,不是西北,而是北边……因此臣建议用兵于西北,一为后方安宁,二为练兵。请陛下三思。”

可是赵匡义仍犹豫不决。

若如宋九提议,向西北增派六七万兵马,西北本身大约可以抽出来两万兵马可以参战,再加上折王二家的兵力,那将会达到十万大军。一会用很多帛,二是用关云长青龙偃月刀去宰鸡了?ahref="http://www.iei8.net"target="_blank">www.iei8.net墒墙丝郏赡苡秩缢尉潘档哪茄ι倭耍萑唤罴糖ù虬埽罴糖ㄕ坛肿拍虾犹椎匦蔚母丛佑牍愦螅酱μ哟埽缶煌耍帜芩阑腋慈肌?br/>

甚至张齐贤在西府开了一个玩笑:“宋公,你说的敌进我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