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无论是宋琪还是李昉都不能将东府事务领手。
赵匡义只好自己来接手。
不过吕蒙正在这种环境下,却迅速地成长。
但吕蒙正若是在地方磨砺。再到中书有一个人指导,同样能迅速成长,最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宰相。所以不好评价赵匡义的对错。
实际宋九倒是能理解。
赵匡义要渐渐将大哥印记全部洗干净了。好给后代铺路。因此先用旧臣代替大哥朝的老臣子,然而这些人不争气。赵匡义只好从他的“天子门生”中选人磨砺,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成长。
若无宋九?ahref="http://www.iei8.net"target="_blank">www.iei8.net赡苷钥镆遄詈蠛苁庥指苏云杖纬錾降幕帷?br/>
若无宋九,宋琪也不会有危机。
可有了宋九,性质截然不同。
赵匡义的勤奋,烘托了中书的无能。
王明带着十几名官员,以及近百名书院学子,下去看黄河了。
天完全冷下来。
施工只能拖到来年春天。
但就是来年春天,也仅是局部施工。要牵就灾民,以工代赈,要牵就危险河段,先将重要的危险河段防御起来。还有牵就财帛。
王明任务不轻,若做得好,可能会让他进入两府,若做得不好,可能会下台。两者的可能性差不多,即便做得不好,若是明年没有大水,明年秋后再做补充,那就等于做好了。
现在仅是视察,然后在春节边上制订方案。
宋琪却在政事堂向宋九开火了。
入冬后,李继迁又带着一万多名叛军攻打宥州,巡检李询率所部蕃汉兵迎战,斩首四千余人,余部仓皇逃窜。
李继迁居然活动到宥州了,因此宋琪弹劾宋九政策扰民,导致这次叛乱,再度请求朝廷将西北诸工停下,以让西北速安。
其实史上也发生过一次叛乱,那次叛军兵力达到两万多人,因为李询手中兵力有限,只能击败,只斩首了两千人。这说明了两点,西北仍有许多部族不服气,若弄不好,依然能成烽火燎原之势,二是宋九的政策渐渐得效。
宋九肯定不知道这段历史,就是知道了,也不可能拿出来做证据论述。
张齐贤忽然说道:“宋相公,难道朝廷对西北羌人不好吗,难道要将他们供在太……香龛上吗”
本来张齐贤准备说供在太庙上,改了口。
民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