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势不两立(3 / 5)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3792 字 2021-06-10

但若真同意了他的做法,这是宋九去西府最重要的举措,将它推翻,宋九还会有威信吗

宋九看了李昉一眼,心中叹了一口气。

此人能力如何,宋九仍不大清楚,应当还行,至少性格温和,因此宋九对他态度也不错,然而……

不过宋九未作声,默默地看着李昉表演。

事实这次反击并没伤害到宋九。

道理很简单,是用掉许多钱,然而这些新建的堡砦,与原来的诸多堡砦将会紧密的连成一道富有弹性的防御阵型,那么两国开战,首先宋朝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实际没有赵匡义想的那么好。

若是一味防守。在河北河东建设两百个堡砦也不管用,而且建得越多,驻兵数量也不得不增加。

只能说好一点。若是契丹大军深入,他们会对后方忌惮。

其次是兵。高梁河惨败原因诸多,然而大家知道若收复燕云,没那么简单了,反正到时候会调去大量民夫,弓箭手与壮丁,不如从现在就训练。

是可能会用掉几百万缗钱,但豢养乡兵成本远比禁兵低。禁兵到前线轮戍,朝廷还要发一笔赏钱,补偿兵士离家之苦。实际这里就是节约了一笔可观的费用,而且边境力量得到加强。

因此未必多用了多少钱帛。只是它是隐形的,不易看出来。

再者,三司官员。

赵普将王仁赡拿下去,当时也没有想到宋九会回来,还以为他在登州呢。

王仁赡罢职。属下宋琪、雷德骧、奚屿、王遹或贬官或离开三司,赵匡义以候陟与王明同判三司,刘保勋判勾院,擢恕为度支员外郎,联振为盐铁推官。元圯并权本曹判官事。也就是三司主要官员几乎换掉了三分之一以上。

王明与曹彬一样,对赵普不恶。候陟与赵普却不是很感冒。

但赵普也不好反对,难道三司几个大佬全部用他的人不要说赵匡义了,在赵匡胤手中赵普也不敢这么做。

刘保勋等人宋九不大熟悉,可两个大佬太熟了,候陟会帮助赵普说话

王明虽与赵普不恶,然而与宋九交情非浅,顶多中立罢了。

没有三司的支持,李昉如何成功

赵匡义暂时的偶像是唐太宗,会不会同意李昉之举

因此李昉呈奏后,有几个官员随后摇旗呐喊,看赵匡义没反应,一个个不吭声了。

随后两个大佬先后恢复了平静,不错,宋九这时能称为宋朝的大佬,只要他不让赵普倒下去,那就是宋朝的一面旗帜。或者他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