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即将横空出世(高怀德他们是第一代,潘美他们是第二代)。
赵延进只说了一个大概,于是在他的想法上构建细节。第一路由刘延翰率领,分成大小阵,大阵任务是重装列阵推进,压缩敌军的机动空间,使其骑兵不能发挥其优势。小阵由骑兵组成,等敌人骑兵遭到挤压时,则从侧面冲击敌军。崔彦进领兵利用五回岭崇山群岭,潜入黑卢堤北边,接长城口,截断契丹大军的退路,而将契丹赶上西山这条死路。李汉琼与崔翰留后,最后杀出,彻底冲垮敌人的士气。
然而为了使敌人松懈,李继隆又想出一个计划,派人去契丹大营诈降。
但这时耶律休哥也抱伤来到前线,一个是韩匡嗣,一个是耶律沙,他不放心。
看到降书,耶律休哥认为宋军无敌请降,必然有诈。
韩匡嗣不听,反而认为宋军新遭大败,士气低落,兵力又少,投降是理所当然。
其实还有一个心理作用,例如杨业,为什么史上杨业惨死,不是王侁是奸臣,相反的王侁也多次立下战功。主要原因看到杨业步步高升,潘美不值得嫉妒,王侁却心生嫉妒。不仅他,就是这时候都有人嫉妒杨业。
契丹此时军中同样如此,耶律沙数次大败,他对耶律休哥会有什么想法
韩匡嗣同样想抢风头。
正是这种心理,不但不听耶律休哥的建议,都没有让耶律休哥进入议事圈。
耶律休哥抱伤而来,算是白来了。
韩匡嗣准备宋军投降,无所防备,忽然大营外面传出呐喊声。他惊慌失措地走了出来,看到一支支整齐的方阵向他们杀来,瞬间又弥漫在烟尘里。因为契丹是骑兵,这可能是韩匡嗣看到的第一次方阵。
“准备应战。”韩匡嗣凄厉地喊道。
宋九才来宋朝时认为宋军不行,赵匡义北伐前认为契丹军不行,实际高梁河战役过后,宋九的定位才是最正确的,两军战斗力差不多,谁准备充分,再加上将领指挥能力,那就是谁胜,这是指野战的。若是攻城防御战,宋军还会占据上风。然而不能将这支精锐军队糟蹋了,一旦他们全部牺牲,换成了新兵蛋子,宋军实力就会急剧下降。
现在韩匡嗣心理也不正确,认为宋军一无是处,这个病与赵匡义的病差不多。
真打起来,韩匡嗣乱了。
正在这时,西北方又传出炮响。
接着西南方向李汉琼与崔翰凶狠地扑出。
此时契丹兵力比宋军多,可在三路大军造势上,似乎不知来了多少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