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时北齐宫女曾发明一种物质,涂在木棍上,一划便燃,那种物质便是磷。但这种肥料天然的很少,也许有,但微臣学问浅薄,不知那种物质会有。而且因为微臣不懂,仅是猜测,研究很缓慢,前后花了很多钱帛,才得到一些,用之于冬小麦上,看样子长势良好,所以微臣想请陛下派一亲信黄门前去参观。”
“朕以前就听过你说过这个人造肥料……带朕亲自过去。”
宋九没有阻止。
这就是宋九的仗持。
卢多逊背后力量不可小视,直接的就有楚昭辅与苏晓,将会与他联手,就不知道他与赵匡义有没有关系。即便没有,赵匡义也会在暗中推波助澜。但一直没有动手,这是让自己做枪杆子,只要自己一动手,必然有大臣在赵匡胤面前诉苦。
卢多逊再观察赵匡胤动态,若不反对,他再动手不迟,那样不会给赵匡胤心中留下半点不快。若反对,自己就成了替死鬼。至于他所说的让宋九创造契机,也能成立,但千万不要当真,这些人说的话当真了,最后连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然而宋九也不是吃醋的。
卢多逊是阴谋,宋九却是阳谋。
赵匡胤还是便装,带着侍卫上马来到河南,也就是书院那块试验田。
看到冬小麦了,他怔忡地看了半天,皇宫里也有冬小麦,也不用皇宫,再往外走几里地,到处都是庄稼地,能看到成片的小麦田。大半天后,他问道:“这是肥料的作用”
“也不仅是肥料作用,这是试验田,用了最好的种子,采用最先进的种植方法,并且在学子试验下,连土壤也进行过反复改造。当然,这种磷肥在中间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让朕看一看。”
试验田里就有一群正在实学的学子,但他们都在远处回避,宋九招了招手。喊来一个学子,让他去小库房里将肥料拿出来。赵匡胤拿了一把雪白的肥料问道:“是它”
“就是它。用硫酸与一些磷矿起反应后的新物质,它就是肥料。”
“这个技术一定要交给朝廷。并且不得谋利。”
“陛下,若成功了不用陛下吩咐,微臣也要交给朝廷。但它没有成功,就象刚才微臣所说的,是试验室的产物,投入不了实际的生产。”
“那你……”赵匡胤十分不悦了,前后反差太大了,这岂不是戏耍他。
宋九连忙解释道:“陛下,肥料要慢慢研究。试验室是一回事,实际生产又是另外一回事,其实试验室里能造出许多新物质,不过想投产太难了。这得一